选修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评价 1、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积极: 改革促进了秦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也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 3、局限性: 轻教化、重刑罚、蔑视伦理,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重农抑商,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 两种类型的改革 1、推动社会转型的改革: 经济基础的变革与进步要求变革政治上层建筑(或政治上层建筑不适应或阻碍新经济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改革一般会推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更新、社会改组及文明进步; 2、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通常是在王朝中期或后期出现尖锐阶级矛盾或严重的社会矛盾时展开,多带有改良色彩,其结果成功则危机暂时缓解或解除,经济发展,政治巩固,社会稳定等,失败则要么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要么王朝灭亡。 两种类型的改革 1、推动社会转型的改革: 经济基础的变革与进步要求变革政治上层建筑(或政治上层建筑不适应或阻碍新经济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改革一般会推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更新、社会改组及文明进步; 2、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通常是在王朝中期或后期出现尖锐阶级矛盾或严重的社会矛盾时展开,多带有改良色彩,其结果成功则危机暂时缓解或解除,经济发展,政治巩固,社会稳定等,失败则要么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要么王朝灭亡。 二、内容和特点 内容: 1、经济改革: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3、风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两种类型的改革 1、推动社会转型的改革: 经济基础的变革与进步要求变革政治上层建筑(或政治上层建筑不适应或阻碍新经济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改革一般会推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更新、社会改组及文明进步; 2、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通常是在王朝中期或后期出现尖锐阶级矛盾或严重的社会矛盾时展开,多带有改良色彩,其结果成功则危机暂时缓解或解除,经济发展,政治巩固,社会稳定等,失败则要么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要么王朝灭亡。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高二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关于高考 1、题型:材料解析题 2、分值:15分 3、考查方式:选修1、2、3、4各出一道题,考生4选1。 4、难度系数:0.6左右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条件,并概括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其历史影响; 2、强化历史学科基本原理与学科思维方法的运用,提升历史感悟能力,并把握重大改革类材料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条件 1、背景: 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促进私有制的确立,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是根本原因; 政治因素:经济基础的变化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社会潮流: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斗争频繁,富国强兵、战胜强立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核心诉求; 理论武器:法家思想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2、秦国的特殊条件:、 必要性:偏居关中,落后中原,诸侯卑秦; 可能性: 国君权力集中,贵族势力较弱; 注重实用功利的法家学说易为秦人接受; 民风质朴,民众尚武; 三家分晋,抑秦力量大大削弱; 士人游说,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二、内容和特点 内容: 1、经济改革: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3、风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特点: 全面性、彻底性、长期性、 有效性、进步性 三、评价 1、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积极: 改革促进了秦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也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 3、局限性: 轻教化、重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