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让我欢喜让我忧一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滋味
天等县都康乡初级中学教师:张寒冰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奇异的活力!
但是,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尤其是师资力量
薄弱的偏远乡村。有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差,不尽人意,口
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尤其低下。写作水平稍 的学生,写出的文章
也难以逃脱千篇一律,缺乏创见和想象力,缺乏真情实感;而另一部
分学生,写张请假条也是错字连篇,出现词穷现象。学生视野狭窄,
积累很少,理解能力差,遇到阅读中的选择,全靠感觉连猜带蒙。许
多初中毕业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也极不重
视,读书无用论在滋长。还有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
边,无人管教,爷爷奶奶又管不住,隔代无教育,所以,孩子们就更
无心学习。现状是如此,但我们要更多的找找教学方面的原因:
一、语文课堂改革力度不够
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它的独特性,最主要的就是它
必须注重感情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这是由语文学科内容的性质所决
定的。
对于语文课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个性、才华、情感及思想
的结晶,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此,不同的课文应该有不同的教法。而
现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是无论哪一个教师,也无论教哪一篇课
文,面对哪些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式。近几年来,各种各样
的教学模式,风行语文教坛,它助长了许多教师的依赖和懒惰心理,
自己不独立钻研教材,靠照搬来应付领导的检查,真是上有政策,下
有对策。这种种弊端使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雪上加霜,
越来越陷入死角。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会,学生是课
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
把所有的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的角色作用于每个学生,师
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
的网络,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信息大大增加,能力得到发展。
二、语文基础不扎实,忽视语文素养的提
基础,指掌握语文能力所必备的,必须从头学起而一定要学好的
东西.也就是学习字、词、句、段、篇,提 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跑马观花,对生字新词不去查字词典弄懂它,
而是擦肩而过,老师讲解时不专心听课,转眼就忘记了,再加上学生
在课后也没
有加强练习,课文一篇篇往下学,但学生积累的东西少之又少。
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四千以上常用汉字,对字的掌握,量要够,而
且要切实;多读名篇杰作,特别是古代文学精品,语文基础必须注意
阅读积累,量要多,要够,质要 ,要善于领悟;语文教学必须使学
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
三、语文与生活实践脱离
语文本身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同时,它又是最切
实际的,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可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变成了
空中楼阁。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
实践,教师要抓住两点不放松,一是课内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
达,多读多写,千万不能削弱学生的语文实践;二是抓住课外活动阵
地不放松,课内教在点子上,课外延伸、拓展、深化,指导学生课外
阅读、课外写作、课外活动,一定要打开学生课外生活的大门,让学
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如今,辛勤耕耘十二载,感受到了祖国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也
感受到了当前城乡差距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入伍以来,一直
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针对以上提出的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存在的困惑,个人认为只要良心从教,安心钻研,“巧
妇”亦能将小米饭煮得有滋有味:
一、注重情感的熏陶
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传递情感的工具。语文阅读教
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输送,更应是情感道德的熏陶培养过程。完整的
语文教学,在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
素,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能认知、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只有通情
了才能达理,只有让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作者
的良苦用心。记得在教学《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模仿文中杨二嫂
“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
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的动作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