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用爱心浇铸学生心灵之花
长期的德育实践,我们悟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道,即:尊重、信任、理解、包容、提醒。
尊重学生——基础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基础。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人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会倾听、学会请教。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倾听学生说话,会让学生立刻感受到被尊重。只说不听,而且规定学生必须怎么样,不听就惩罚的做法,就违背了尊重原则。虚心向学生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而且是教师成长的良好方法。
尊重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教育,也是最能滋润心灵的教育。教育教学中以尊重点燃工作的热情与创造激情,以尊重来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思与思的晤对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孩子中去的天使,是爱和善的化身,教师带给孩子的生活应该是温暖的,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温馨的。许多教师打着“爱”的旗号,抱着“恨铁不成钢”的理由,讽刺挖苦学生,变着花样惩罚学生,在孩子的眼中应该是最慈祥的老师,有的却成了最冰冷的人,成了他们最害怕的人,就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最起码的尊重。
信任学生——动力
要高度相信学生的潜能。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目前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一个学生,哪怕是残疾儿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要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在我们面前的生命是那么不可思议,他的潜力是那么大,精力是那么旺盛,心地是那么纯真,未来是那么美好。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既然要教育学生就要把他们当成天底下最好的学生,为他们而感到自豪。怀疑、失望、生气,只会使他们失去相信的力量,失去教育的力量。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在教育教学中适时用上,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要穿校服,可总会有一些“忘事精”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尽,如果能够与学生拉钩约定下次一定要穿,要比板着脸孔呵斥要好得多。其次,教育学生并不复杂,钩手指只是外在的行为,关键是你和学生的心靠近一些,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孩子的思维去引导学生,愿意放下成人的架子,蹲下来用诚信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收获信任,产生内在动力。
理解学生——关键
要深度理解学生的个性。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人的生命千姿百态,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理解。如何理解学生丰富而复杂的个性?学会陪伴,学会感激,要想让学生对你说心里话,你得把你的心里话先说出来。陪伴学生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用心陪伴可能就是一两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纸条而已。陪伴,关键是珍稀每次在一起的时间,并且使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很愉快。不能抱怨你为学生付出了多少,而要常常感激学生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陪伴学生一起成长,是学生为我们创造教学相长的良机。
理解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育是神圣的事业,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应该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平淡而忙碌的工作,生活的挫折和不顺,周围不利环境的影响,有时会让自己的心灵“蒙尘结茧”这就要我们经常给自己的心灵下一场雨,让丝丝细雨涤荡,滋润和温暖自己的心,从而使我们的胸怀敞亮、纯净和美好起来,多一份理解就多了一份关怀。
包容学生——纽带
要学会耐心包容学生。习惯上,我们对学生往往不是优点就是缺点,不是表扬就是批评、惩罚,这太绝对化。其实,学生的表现大多数是中间状态,需要我们关注的优缺点大概不会超过10%,对待学生的行为。首先不要抱怨,不要指责,不要问“你怎么了”,而应问“我怎么了”,是不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有什么差错,或者学生的行为表现恰恰是与时俱进的,而是我们落后了,我们的观念陈旧了。这样反思一下,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要允许学生重犯错误,要学会等待。不许学生出错,会导致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关注自己的学生,要爱自己的学生,但要学会“视而不见”,不要随意用表扬、批评或惩罚干预他,要多让学生处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中。接纳,再接纳,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他们的求知,成长为自发的、内在的需要,而不是靠外在的强化。
提醒学生——契机
要友情提醒学生的缺点。提醒是中国文化里面很有韵味的一个词,我们现在用它来表达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作生命中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友情提醒,要学会批评,学会分担。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可以这样来表达批评:“你能主动认错很好,今后就应向你最后说的那样。”用这样的心态和语气去表达批评,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犯错误,考分低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时教师就要真诚地安慰学生,为他们分担痛苦,不能在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我们面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