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诗词阅读含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欣彤 古诗文理解及鉴赏(七年级) 山中杂诗 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赏 析  高高的山顶上飘来轻烟, 竹林中能看到落日的余辉。 鸟儿在房檐上飞。 云朵从窗子里飘出来 。 ? 本诗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 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 闲适心情。 —— 主题 ? 本诗歌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 “山 中 ”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 情。 —— 特点 练习巩固 1、 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 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 ,展现了一副怎 样的画面?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 逸的生活情趣 3、 “竹中窥落日 ”中的 “窥 ”字可否改为 “望 ”字? 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 “窥 ”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 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 “望 ”则是向远处看的意 思,境界开阔疏朗, 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 能改。 竹里馆 唐 ·王维 ? 独坐幽篁里,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 弹琴复长啸。 一边弹琴一边吹着口哨。 ? 深林人不知, 竹林里僻静幽深,没人知晓我在做什么, ? 明月来相照。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品味感情 感受意境 ? 景:优美 高雅 ? 情: 宁静 淡泊 ? 画面: ? 一片宁静、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独 自坐在那里,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琴。诗人一边弹着琴,有时 “长啸 ”,似乎是 在抒发内心的孤独和苦闷。然而诗人内心的孤 独和寂寞又有谁能明了呢?只有天上的一 轮明月在陪伴着他。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诗人 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 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 “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 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 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 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洲。 ?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1、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 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 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 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 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3、说一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中 “入 ”“流”的妙处。 “入 ”和 “流 ”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情呢! 《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 感  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 借笛中吹奏 的《折杨柳》 曲,表达诗 人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 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 妙处。试赏析 “暗 ”和 “散 ”的表达效果。 “暗 ”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 ”,意即不知谁家, “谁 ”与 “暗 ”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说它 “散入春风 ”, “满洛城 ”, 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 觉的极度夸张。 “散 ”字用得妙。 “散 ” 是均匀、遍布。笛声 “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 “满洛城 ”的 “满 ”字预设地步; “满 ”字从 “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715--770) 的诗气 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 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 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 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 路漫漫涉边塞,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远 泪不干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无纸笔 捎口信,话平安情怀报平安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 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