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榆林201矿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
语文
考生注意:
1.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社会本身运行、发展的条件,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 ,既涉及信任主体,也关
乎信任对象;既与社会规范和体制相涉,也与主体人格和德性相关。
在信任问题上,个体总是涉及两个方面,即为人所信与信任他人。就前一方面而言,如
何形成境信的品格,无凝是首先面临的问题。孔子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于则进
而将朋友有信”规定为人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有序的社会交往中,以诚相待和言而有信,
既是这种交往秩序可能的条件,也是交往双方应尽的基本责任,一旦个体置身于这种交往关
系,则同时意味着永诺了这种责任。
就个体而言,作为信任条件的诚信关乎内在德性及人格。中国哲学对“信”与德性从及
人格的关系很早就予以关注。儒家经典 《孟子》强调“有诸己之谓信”,信与诚相通,有诸
己即真实地具有某种德性。 《中庸》进而将“诚”视为核心的范畴,以诚为人格的基本规定。
《大学》同样提出了 “诚”的要求,把“诚意”规定为修身的基本环节。这种德性及人格,
为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达到诚信,提供了内在的担保。
伦理意义上的信任,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关系的层面看,信任以对象的可信性
为前提。在消极的意义上,当对象缺乏可信的品格时,便难以使人产生信任感,所谓“信不
足焉,有不信秀”(《老子》》,便表明了这一点。在积极的意义上,如果相关对象的所作所
为始终诚信如一,那么,人们对其后续的行为,也将抱有信任之心。由此可见,信任并非仅
仅源于主体心理,而同时与对象相关。
从伦理学上说,妄疑一切、无端臆测他人的不诚,并对可信的对象始终缺乏信任感,这
是一种道德的偏向。这种偏向不仅常常伴随着过强的怀疑意识,而且在片面发展下,容易引
句字我负人”的异化形态,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沟通成为问题,也使社会领域中的信
任关系难以建 。
从更广的社会层面看,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并不仅仅基于个体的德性和人格。德国社
会学家韦伯曾认为,中国传统的信任以血缘性共同体为基础,建 在个人关系或亲族关系之
上,而新教的信任则基于信仰、伦理共同体,后者超越了血缘性共同体,并逐渐以理性的法
律、契约制度为保障。历史地看,儒家所说的“信,事实上便与礼相联,在仁、义、礼、
智、信的观念中,礼则既表现为一种普遍的规范系统,又涉及政治、伦理的体制。在此意义
上,广义之 “信”已与体制相关联。
就信任关系而言,通过契约、信用等制度的建 ,失信便不再是无风险的行为,相反,
失信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总之,个体的人格和德性从内在的方面为社会信任关
系的建 提供担保,公共领域的制度建设则在外在的方面构成了信任关系形成的现实根据»
(摘编自杨国荣《信任及其伦理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个人有德行和人格,具备了信任的条件,就可以保证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达到诚信。
B. 在有序的社会交往中,先置身以诚相待和言而有信的交往关系,然后再承担责任。
C. 信任以对象的可信性为前提的意义是,对象始终诚信如一,便可以产生持久的信任。
D. 与中国传统的信任相比,新教的信任基于信仰、伦理共同体,超越了血缘性共同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文章以建 信任关系为 论的基础,论述了确 信任关系的主体、对象的条件。
B. 文章论述德行人格与诚信的关系时,引用或列举儒家经典著作的内容予以印证。
C. 与控制失信风险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主要论证了个人层面诚信塑成的重要性。
D. 文章通过分析可信而不予以信带来的问题,对人与人的信任做出了新的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表明,信任别人是有条件的,当对象缺乏可信的品
格时,难以使人产生信任感。
B.如果对可信对象予以信任,就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沟通的问题,建 社会领域中
的信任关系。
C. “信”事实上与礼相连,而礼又跟政治、伦理的体制相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三).pdf
- 山东省章丘市2020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套).pdf
-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套).pdf
-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套).pdf
- 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pdf
- 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
- 山东省淄博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解析版).pdf
-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含解析.pdf
-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pdf
-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数学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理(含解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