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1章气体的pVT关系.ppt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1章气体的pVT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气体的pVT关系 * 第五节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Principle of Corresponding States Diagram of Generalized Compression Factor 压缩因子 compression factor: 最简单直接、适用范围也最广的描述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是: (No.4) Z 的大小反映了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Z 恒为1)的偏差程度以及实际气体压缩的难易程度(Z 1,说明实际气体比理想气体易于压缩;Z 1,说明实际气体比理想气体难于压缩),故称为 * 气体的pVT关系 * 将压缩因子概念应用于临界点,得临界压缩因子: 将实测临界参数代入,得大多数物质的 Zc 值约在0.27~0.29范围内,大体上是一个与气体性质无关的常数,说明各种气体在临界状态下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普遍规律。 若将临界参数与范德华常数之间的关系代入,则得 与实测值有较大偏差,说明范德华气体模型也只是一个近似模型。 * 气体的pVT关系 * 对应状态原理 principle of corresponding states: 以临界参数为基准,得对比参数 reduced parameters: 对比参数反映了气体所处的状态偏离临界点的倍数。 代入范德华方程,并代入范德华常数与临界参数之间的关系,得 可见,各种不同的气体,只要有两个对比参数相同,则第三个对比参数必定(大致)相同,这就是 普遍化范德华方程: * 气体的pVT关系 * 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diagram of generalized compression factor: 因 Zc 为常数(多在0.27~0.29之间),故处在相同对应状态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压缩因子,也即气体偏离临界状态程度相同时它们偏离理想气体的程度也相同。 因三个对比参数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故可将 Z 表示为两个对比参数(通常选 pr、Tr)的函数,即 得双参数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 气体的pVT关系 * 双参数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pr → 0 时,Z →1,即压力越低越接近理想气体(见图右下角局部放大图); pr 相同时,Tr 越大,Z 越接近1,说明压力相同时温度越高越接近理想气体; Tr 1时,Z—pr 曲线均中断于某一pr 点,说明实际气体Tr 1时压力升高到一定值都会液化; Tr 不太高时,Z—pr 曲线大多随pr 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反映气体从较易压缩到较难压缩。 临界点处,pr = 1,Tr = 1,Vr = 1,Z = Zc = 0.27~0.29。 * 气体的pVT关系 * 本章方法论: 理想化法:理想气体 模型化法:理想气体、范德华气体 偏离理想法:维里气体、压缩因子 基准状态法:对应状态 极值法(外推法):摩尔气体常数 * 气体的pVT关系 * 本章要点: 五个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范德华气体、维里气体、普遍化范德华、压缩因子 两个温度:临界温度、波义耳温度 一个定律: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 * 气体的pVT关系 * (P32)2、4、7、11、13、14 本章作业 Exercises/Problems: 本章标注公式:4个 * 气体的pVT关系 * * * 气态、液态、固态(晶态),非晶态(如玻璃)、液晶态,超高温下的等离子态,超高压下的超固态、中子态,超低温下的超导态、超流态等。 * 理想气体方程发展成一个理论,应归功于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他在1857年首先用气体分子运动论导出了这个方程。推导中,他为低密度气体设想了如下微观模型: 气体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分子在容器中作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分子本身的大小可忽略不计; 除碰撞外,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分子间和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 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故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小。液体、固体的存在,正是分子间相互吸引作用的证明;而其难于压缩,则又证明了分子间在近距离时表现出的排斥作用。 * 外推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用于某些极限条件下的测量),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如测量强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m∞、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高聚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等等)。 *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所以它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不能液化。实际气体随着降温加压,摩尔体积Vm和分子间距离r↘,分子间引力↗,最终都可导致液化。 * 温度越高,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越大,使气体液化所需的压力也就越大。每种气体都存在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我们把这个特殊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以Tc表示。 *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都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修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