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中国古代至今地人才选拔制度.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论中国古代至今的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 为了保证人才选拔, 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 另 一方面 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从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至孟子的“权然 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再到诸葛亮的 “示其危,示其勇, 示 其利,观其志。 ”后到 19 世纪、20 世纪形成的近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和政府公务 员制度, 大致体现了对人才选拔工作 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过程。 2.1 察举制 春秋以前, 官吏主要通过 “世卿世禄” 制度产生。 战国时, “世卿世禄” 制 逐 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秦在统一之前, “仕进之途, 唯辟田 与胜敌而已” , 而胜敌是其主要途经,秦统一之前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 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 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 的选官制度。 这套制度包括: 察举、 皇帝征召、 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 子等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 交互使用。 察举制也就是选举, 是一种由下向 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汉代察举的标准, 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 ,大约起 于西汉,下迄东汉末改。不过,有时 单举其中的一二科或全举四科,均有诏令临时规定。 汉代选官以 “乡举里选”为 依据, 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 但是, 舆论评价一旦与 仕途沉浮相联系, 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 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 制、 利用。 曹操审时度势, 提出了 “惟才是举” 的用人原则, 这既是对处于乱世求贤 的需要, 也是对汉代“选举失实”的刻意纠正。 2.2 九品中正制 在汉末军阀混战的冲击之下, 乡里组织遭到破坏, “乡举里选”的传统做 法 难以为继。 在此情况下, 三国时的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 “九品中正制” 。 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 ,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 才德声望 评定九个等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 下下) ,然后根据 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吏部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 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 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 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 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 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 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 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 护士族世袭政治特 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2.3 科举制 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 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 不能满足数量众多 的出 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门第高的士族腐败,因而加剧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 地方割据分裂 的倾向,说明士族制度已经腐朽。同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