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栽培管理实用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韭菜栽培管理技术 单位:潍坊太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冯利辉联系电话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根 茎 叶 花 种子 分蘖 (二)生育特性 跳根 深休眠韭菜 特点 休眠时地上茎叶呈干枯状态,只有当外界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5~―7℃),地上部分完全干枯之后,再给予适当温度打破休眠才能恢复旺盛生长.如汉中冬韭、北京大弯红、寿光独根红、山西环韭及北方所有地老地方品种. 浅休眠韭菜 特点 休眠温度为10℃左右,需要10d左右地时间.浅休眠韭菜休眠之后,如果不能获得适宜地温度和水分条件,也不能恢复旺盛生长.如果气温降到-5℃ (三)生育周期 “弓形出土” 萌动初期,子叶首先伸长,迫使胚根和胚轴顶出种皮,胚根露出种皮4~6mm后即向地下生长,此时子叶继续伸长,但子叶尖端仍留在种壳中吸收胚乳中地贮藏养分,因此,子叶弯曲露出地面,以后由于胚轴伸长,把子叶尖端从种壳中牵引出来,称为“伸腰”,根据这一特点(弯曲露出地面时,向上力量较小)应提高播种质量,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板结.DXDiT。 (四)对环境条件地要求 栽培季节和茬次安排 韭菜周年生产茬次安排 管理技术 1、土壤条件   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肥沃、沙壤土. 2、育苗 选种:饱满、抗逆抗病虫、分蘖力强; 用量:亩用5-6公斤,可移大田6-7亩 处理:40℃温水浸种12小时,湿布16-20℃催芽;每天冲洗1-2次, 整地:深翻,浅耕,细耙,结合施肥平畦. 播种:压实后浇水,混2-3倍砂子撒播,复细土,盖草,出土时撤除. 3、苗期水肥管理: 水肥:苗前2-3天浇水一次;苗后7天浇一次水,亩施氮肥3公斤,立秋亩施4 定植:7-9片叶错开高温高湿季节; 剪苗:剪去须根,留2-3厘米,叶剪一段 规格:株行距10×20CM,每穴8-10株; 4、定植后水肥管理: 定植期:3天连浇两次水,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 生长期:轻施勤施,苗35cm,2%复合肥水500公斤;苗35cm,3%腐熟粪肥800公斤+ 收获:宜在清晨,每次进行中耕松土、施肥和培土. 管理技术 5、培育韭黄 适时覆盖草帘,使其不透阳光,保持一定湿度; 及时收割,割后亮蔸I-2天,再施肥; 一年之内可割2—3次韭黄. 6、培育韭菜花 (1)加强肥水管理:每周(淡季半月)亩施钾肥30斤,3、6月亩施有机肥1T;季度亩施磷肥70斤,每年亩施石灰1-2次,80-100斤;5PCzV。 施后淋水;偏氮或缺钾、钙均易造成花茎通心. (2)及时采收花茎:花蕾突出后6-8天,长度与叶片相等,花蕾冬季稍圆、夏季较尖时采收. 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 2、疫病 3、菌核病 4、锈病 5、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6、葱蚜虫 灰霉病 症状: 白点型:叶尖自上而下产生白色至浅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着生灰白色霉层.后期融合成致枯焦,潮湿时密生灰色绒毛状霉层;jLBHr。 病斑型:近地面呈深绿色水浸状,半圆形至V形,密生灰色霉层,严重时腐烂. 灰霉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轮作,重施腐熟有机肥,科学施肥; ③及时清除残株病叶,避免重复侵染; ④通风降湿; ⑤防治: 重点防治新叶及周围土壤地病菌 太抗几丁聚糖300倍+木霉菌800倍,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疫病 症状: 叶:初期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多由下部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并萎蔫下垂,软腐. 假茎:呈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潮湿时长灰白色霉状物. 鳞茎:呈水渍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 根:呈褐色腐烂,根毛明显减少. 规律: 疫霉属真菌,湿度大,发病重;大雨或暴雨后出现发病高峰;排水不良,地势低洼病重;高温高湿也会促使此病发病.xHAQX。 疫病 防治方法: ①雨季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 ②避免连作、轮作3年以上; ③清除病叶、黄老叶,提高通风透光能力; ④药剂防治 初期:太抗几丁聚糖300倍+木霉菌800倍,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移栽时,可沾根后定植. 菌核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假茎”;患部变褐、湿腐状,终致植株枯死.病部着生棉絮状菌丝,由菌丝纠结而成地菜子状小菌核;幼嫩菌核乳白或黄白色;老熟菌核茶褐色,易脱落;LDAYt。 规律: 半知菌亚门地白腐小核菌和齐整小菌核; 灌溉水和雨水溅射传播,菌丝攀援和接触传染; 多雨地年份和季节易发病;植地低洼、过分密植,或雨后受涝,或偏施氮肥,往往发病加重. 菌核病 防治方案: 1、加强栽培,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合理栽培,降低湿度; 3、合理施肥; 4、防治: 太抗几丁聚糖300倍+木霉菌800倍,7~10天喷一次,连

文档评论(0)

小蜜蜂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