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整理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涂层整理实验 一、涂层整理的概念: 纺织品涂层整理是在织物表面均匀地涂布一层(或多层)高分子化合物,通过黏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的整理加工技术。 二、涂层的特点; (1)、只在表面涂层,不同于一般传统工艺; (2)、采用的工艺主要是轧光涂布、烘燥和培烘,一般不用水洗。节约用水; (3)、基布要求低,在纤维上可以不受品种限制; (4)涂层品种多,加入不同的涂加剂后,可使织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外表和功能性。 三、涂层整理的目的: 涂层整理的目的是改善织物的手感、外观和风格,是织物增加许多新的功能 ,如防水、防湿、防羽绒、阻燃、遮光等功能。同时还可以赋予织物保湿、增湿、抗菌、防音、磁性、导电、夜光、反光等特殊功能。 四、涂层剂的分类: 涂层整理剂按化学结构分可分为聚丙烯酸酯(PA)类 、聚氨酯(PU)类、有机硅类、聚氯乙烯类、聚四氯乙烯类等。 五、涂层的方法: (1)、直接涂层法 (2)、间接涂层法 六、本次实验选用PU整理剂,使用的涂层方法是直接涂层法。 PU整理剂的介绍: PU整理剂这种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而赋予加工产品突出的强度、柔韧性、耐磨性、透湿性、耐低温性等性能。将这类涂层剂用于纺织品后整理可提高服饰或饰品的华丽庄重感和衣着舒适性,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PU整理剂优点: (1)涂层柔软并有弹性; (2)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 (3)涂层多孔,具有透湿和透气性能; (4)耐磨、耐湿、耐干洗 PU整理剂缺点: (1)成本较高; (2)耐气候性差; (3)遇水、热、碱要水解 七、涂层整理的实验 1、 实验的工艺流程: 基布置于固定的丝光架上伸平拉紧 涂层 烘干 最后培烘 培烘烘干涂层基布 培烘 烘干 涂层 基布 工艺处方: 布料: 涤纶织物 聚氨酯涂层整理剂 工艺条件; 涂层温度: 室温 焙烘温度: 140℃ 焙烘时间: 3min 2、最后的成果: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在选择织物时,应选择适合对张力不敏感的织物,否则焙烘过的织物容易变形 2、在把织物固定在丝光架上的时候,要使织物绷紧,否则会造成涂层的不匀 2、涂层时要防止涂层浆在涂布时渗透底布 3、控制溶剂或水的汽化温度,以防止形成针孔和涂层气泡 4、织物贴样: 未经涂层的织物 未经涂层的织物 经涂层过的织物 5、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所做实验指标的检查: 防水性能 经过涂层后的织物不透水。 (1)、经过涂层的织物与原来织物相比其手感变硬; (2)、经过涂层的织物其不透水性能好; (3)、涂胶时,有的地方涂的比较厚的地方在培烘后,比其他涂胶的地方较黄。 6、实验后的总结: (1)、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很好的完成了本次涂层整理的实验; (2)、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涂层整理的工艺; (3)、对涂层整理后的织物和基布比较之后,涂层后的织物手感较硬; (4)、涂层胶PU作用于织物后,其防水性很好。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