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对比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段 ?? 一、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 二、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 三、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 ? ???l)发展生产??不违农时  ?????不竭鱼鳖    王道之始 不毁山林 ? ???????????????????? ??? ??? 五十者衣帛 2)养化百姓 ?七十者食肉   王道之成 数口之家无饥 颁白者不苦 ? 不检(反面) 3)不施虐政???不发(反面)  实行仁政 ????????? 不罪岁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提出问题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 邻国之君 喻 分析问题 行仁政 之果 之始 之成 斯天下之民至 解决问题 走 未施 仁政 程度不同 实质相同 文章的结构思路 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写作特色 第四课时 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 2、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 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课文总结 语言现象总结: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4、古今异义 5、一词多义 通假字 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毋” 知识点归纳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树:种植 (5)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 2、词类活用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为动用法 使养生丧死无憾  为…办丧事, 请以战喻 战争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标志: …也。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介词结构后置 3、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①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②直……耳 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 ③是……也 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 ④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4)固定句式 4、古今异义 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