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写话.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写话? 宋运来 ????因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看图说话与写话的训练内容,于是在配套的课辅练习中也有相关内容出现。吴老师网上询问看图写话应该怎么指导?吴老师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他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了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用词不合理;二是,想象不合理;三是,细节不注意观察;四是,图中隐含的信息学生发现不了;五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教师的套路,没有自己鲜活的言语。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呢? ????首先,我们要思考低中年级教材为什么设置了多篇幅的“看图写话”内容,而到了高年级这类练习项目越来越少了。图片因为直观性,易激发儿童的言说欲望,画面所呈现的人、物、景,及事件可以省却儿童的“构思”与“再造”想象,利于儿童编织故事,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抽象能力逐渐加强,此时习作内容便让位给了“抽象”。 ?????其次,对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指导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第一,要把趣味放在第一位,让儿童敢于言说敢于表达。“图”就摆放在学生的面前,为什么会出现说不出口的现象呢?我想,其一是要求的框框太多,比如要有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观察顺序要求。不必,学生最先想表达的往往是画面上最吸引他眼睛的地方。其二,不必指导过细。教学时,巴不得学生一下子观察到位、言说到位。学生走进画面中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往往先从局部到整体,人的视点是先从聚焦的一点慢慢扩大到整体范围的,当我们在引导学生说话时,初始可让儿童“漫说”,然后“细说”,再“规范言说”。如果上来就让学生规规矩矩地说话,其后果是学生因怕说错话而不敢发言。其三,图不必说清说完整。新理念下的看图作文,有一点需要我们教师改变观念,就是不要再把图意面面俱到说写得那么清清楚楚作为教学任物的完成,而要把儿童敢说敢写作为写话教学的目标追求。写清楚,写完整,会为难了一批学生。图,只是激发学生言说的“话语点”,甚至可以离题万里。当然,我们欢迎儿童能够把“图意”写清楚,但不应过分强求。 ?????吴老师发来了三年级的写话小练笔图片,就以此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一篇看图写话教学。 ? ? ??? ?????材料分析: ?????我们先来推敲一下图上的文字叙述部分。文字共两部分,编者在第一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告诉学生要搞清这幅图是什么,第二部分是本次习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而第一段文字里“仔细观察下面的画面,充分发挥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则把指导“观察”与写的“要求”杂糅在一起了,显得不伦不类。如果只是提示学生观察,应该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或步骤。“充分发挥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应该归入第二部分文字。“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树爷爷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是谁帮助了他?”此处语言前后重复了,显得啰唆,“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删去。像“语句通顺,能将事情叙述清楚”的言语,在学生未说写之前就戴上了紧箍咒,儿童焉能不怕作文呢?像这类要求应该隐去,放在教师的心中即可。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此类“看图作文”练习,完全抛弃了“练习”的初衷,而是把每次小练笔当做了“考核”。 ?那么,这幅图的观图导语与要求到底怎样说让学生才害怕,不糊涂呢?兹参考如下: 下面这幅图里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大树爷爷,他遇到了烦心事。另一个是啄木鸟,他知道不知道大树爷爷的烦心事?如果他知道了,会不会帮助大树爷爷呢?请展开想象。 ?在你编故事的时候,如果让大树爷爷和啄木鸟聊聊天,就更有意思了。 ?????我们再来看这幅图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非常清楚,既然已经非常清楚了,就不需要用上“将故事内容补充完整”的文字要求了。而我如果给学生做习作练笔之用的话,我不会把这四幅图全部用上,因为它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儿童的语言就显得苍白、贫乏,写作的思路一致也在所难免。图片至少可以做三种调整,每种三幅图即可: ????(1)想象过程 ?第一幅图,不出现啄木鸟,第二三幅合并为一张空白图,第四幅变成第三幅。 (2)想象起因 ?第一幅图空白,原图第一幅变成第二幅,原图第四幅变成第三幅。 (3)想象结果 ?????第一幅图空白,原图第一幅变成第二幅,第三幅也是空白一张。 ?????教学设计: ? ? ? 当图片重新组合后,图前的文字导语与要求部分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呢?以第一种组合图片为例,可做如下设计: ?????第一,巧观察。观察第一幅与第三幅图,大树爷爷怎么啦?前后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前面是痛哭的,后面是开心呢?????? ?????第二,激想象。大树爷爷后来后来变得开心起来了,知道是谁帮助他的吗?猜猜看。哈哈,是啄木鸟。啄木鸟会怎样帮助他呢?大树爷爷面对别人的帮助有什么表示? ?????第三,写话。在自由说说的前提下,写话。写话,可以写片段,对写一篇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