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族: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从上到下按电子层数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个纵行 (1)周期: 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回忆初中化学有关内容,说说原子的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思考
思考:Cl的位置的描述:
第七主族
VII族
VIIA族
第III周期
第三周期
第3周期
第三周期第VIIA族
(2)族: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从上到下按电子层数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个纵行
(1)周期: 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第1周期:
第2周期:
第3周期:
第4周期:
第5周期:
第6周期:
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
锕89Ac – 铹103Lr 共15 种元素称锕系元素
(横向)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长周期
2种元素
8种元素
8种元素
18种元素
18种元素
32种元素
26种元素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思考:Cl的位置的描述:
第七主族
VII族
VIIA族
第III周期
第三周期
第3周期
第三周期第VIIA族
回忆初中所学内容,如何表示某个原子的结构?
请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
两条规律:
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 高一年级 化学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元素周期表的由来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一百年间,一系列的新元素接连不断地被发现,关于这些元素的理化性质也积累的非常丰富,但是一个更大的黑洞吸引着科学家,这些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把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气体和土质四大类的观点。 1829 年,德国科学家德贝莱纳在对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之后,提出了元素的“三元素组”规则。他发现了几组元素,每组都有三个化学性质相似的成员。并且,在每组中,居中的元素的原子量,近似于两端元素原子量的平均值。 如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 元素周期表的由来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865 年,英国人纽兰兹又提出一个叫做“八音律”的理论。他把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第八种元素的性质几乎和第一种元素的性质相同。这种像音乐中八度音似的“八音律”,进一步揭示了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原子量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由来 1864 年,德国化学家迈尔发表了《六元素表》,他把28 种元素列在一张表上,表中各元素按原子量排列成序,并对元素进行了分族,且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位,比“三元素组”有了很大进步。 迈耶尔的《六元素表》 纽兰兹的《八音律图》 1869年,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通过分类归纳,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1869 门捷列夫(俄)的第一张周期表 Ti=50 Zr=90 ?=180 V=51 Nb=94 Ta=182 Cr=52 Mo=96 W=186 Mn=55 Rh=104.4 Pt=197.44 Fe=56 Ru=104.4 Ir=198 Ni=Co=59 Pd=106.6 Os=199 H=1 Cu=63.4 Ag=108 Hg=200 Be=9.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