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林中晨音广播站广播稿
第 周 星期 午
(背景《春节序曲》)
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林中晨音”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好,我是播音员( ),
乙:大家好,我是播音员( ),
甲:青春的天地,人生的舞台
乙:珍贵的回忆,久违的欢乐
甲:景泰六中元宵节特别栏目和大家见面了!
合:祝大家节日快乐!
《闹元宵》3 ’19”
乙:春节刚过,神州大地还到处弥漫着过年时欢乐气息,人们余兴尚浓。到了正月十五,天上明月高悬,地上灯火辉煌,复苏回暖的大地已是一片温馨的气象。城乡各地燃灯放、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其乐融融。
甲:是啊,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
乙: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着历史得到发展而延长、扩展的。汉代才一天,到了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甲: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点灯,。到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至五天。
乙:同学们,你喜欢猜灯谜吗?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开始于南宋。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甲: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秀才,曾因衣服穿得破烂去向他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
乙: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甲:笑面虎看罢,气的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的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乙:这针怎么是对你说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
甲: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的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后来,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到现在。
《哪屋元宵扑鼻香》1 ’45”
乙: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吃元宵吧。“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和“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甲: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卖汤圆》。
播放《卖汤圆》 3’30”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家家户户挂灯笼么?
甲: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伤害人类。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到人间放火,而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偷驾祥云把这消息告诉了人们;
乙:有位老人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张灯结彩、点响炮竹、燃放烟火,让天帝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晚都是如此,心中大快。
甲:为了纪念天帝的女儿,从此每年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故元宵节也称灯节、也称“闹元宵”,街道上处处挂灯、高大的灯笼、灯楼和灯树,盛况空前,除燃灯外,还放烟花助兴,可谓是“火树银花”,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
合:“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背景音乐《幸福年》3 ’53”
乙:时间过的真快,元宵节特别栏目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甲:是啊,让我们在此向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声
合:节日快乐!
乙:同时也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合:再次祝大家羊年吉祥,万事如意,再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