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VIP

建水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水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雨后奔跑 为了解和掌握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找准先人创造的绚丽多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融合点,使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实现较好的开发利用,激活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先人创造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并成为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近期,由县政协主席赵建伟、县政协副主席金书带领部分州县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坡头、官厅、西庄、曲江及金临安茶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情况,听取了县人民政府的情况通报、坡头等四个乡镇及县文体广电局等四个部门的情况报告,分别与相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和少数民族界、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座谈与探讨。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走访、县外考察学习等方式,调研组对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年文明的惠泽,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符号和文化烙印,勤劳智慧的建水人民创造出了诸多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哈尼族铓鼓舞、彝族花灯、彝族沙莜腔和建水小调等传统音乐舞蹈,哈尼族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苗族采花山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种类繁多、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特别是坡头乡、官厅镇等彝族、哈尼族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尤为突出,在建筑、民族服饰、农耕文化、民族歌舞艺术和生活方式上别具一格。截至目前,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共7类7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州级12项、县级59项;共有传承人78名,其中:省级11人、州级15人、县级52人;建立非遗传承点18个,分别是:紫陶烧制技艺传承点4个、沙莜腔传承点4个、铓鼓舞传承点3个、建水小调传承点4个、花灯传承点3个。彝族花灯、彝族沙莜腔和建水小调先后被列入云南省第一、二、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铓鼓舞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二)我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近几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力度,全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夯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基础。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建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办公室,负责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制度。二是制定了《建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点管理办法》和《建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办法》,有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三是成立建水县传承人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和传承人保护咨询评审委员会,负责为传承人保护工作提供咨询和专业建议,进而全面落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计划。四是积极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自2004年以来,我县普查人员按分类纲要进行调查,调查对象368人,走访民间艺人100余人,拍摄图片资料1000多张,绘图20多张,先后获得1260余分钟珍贵的影音资料,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分析,对全县民族民间文化的来龙去脉、文化内涵、特点风格、传承关系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建立了文化资源数据库。 2.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构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保障平台。在严格兑现国家级、省级、州级传承人经费补助的情况下,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助支持。2012年以来,共争取上级资金达660余万元,为加强和改善全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典型带动,全面推进,凸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一是成立了建水金临安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建水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题材,推出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妥底玛依”民族服饰、民俗风情歌舞表演,传承弘扬建水民族民间文化。二是以彝族莎莜腔、彝族烟盒舞、哈尼族铓鼓舞等集中体现建水民族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采取制定保护方案、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保护力度,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安全的保护屏障和最真实的存在环境。 4.营造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一是在重大节庆活动中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添文化活力。近年来,我县以彝族火把节、哈尼族矻扎扎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孔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契机,在金临安茶苑、朱家花园等场所,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民间小调、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展演

文档评论(0)

雨后奔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