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瑞亭下气汤解析
摘录于麻瑞亭《麻瑞亭治验集》
一、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
1.原方为:甘草 6 克、半夏 9 克、茯苓 9 克、杏仁 9 克(泡,去皮尖)、芍药 6 克、橘皮 6
克、 五味子 6 克、贝母 6 克,(去心)。
治气滞在胸膈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
2.化裁方:为粉甘草 6 克、法半夏 9 克、、云茯苓 9 克、炒杏仁 9 克、炒杭芍 12 克、广橘红
9 克、制首乌 20 克、粉丹皮 9 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
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3.药性功用:(1)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2)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
(3)云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
以扶正抑邪。(4)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5)杭芍药、丹皮、首乌,
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
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水火相济),诸脏
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方药 1 2 3 4 5 6 7 8
原方为 甘草 6 克 半夏 9 克 茯苓 9 克 杏仁 9 克 橘皮 6 克 芍药 6 克 五味子 6 贝母 6 克
克
化裁方 粉甘草 6 法半夏 9 云茯苓 9 炒杏仁 9 广橘红 9 炒 杭 芍 制 首 乌 粉丹皮 9
克 克 克 克 克 12 克 20 克 克
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
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
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
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
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
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二、各种病症加减:
1.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 9~12 克易茯苓,建泽泻 9 克易甘草。
基础方 粉甘草 6 法半夏 9 云茯苓 9 炒杏仁 9 广橘红 9 炒 杭 芍 制 首 乌 粉丹皮 9
克 克 克 克 克 12 克 20 克 克
化裁方 建泽泻 9 猪 苓 片
克 9~12 克
2.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 9~15 克,或猪苓皮 9~12 克易茯苓。历节(如风湿或类风
湿),以土茯苓 15~30 克易茯苓,建泽泻 9 克易甘草。
基础方 粉甘草 6 法半夏 9 云茯苓 9 炒杏仁 9 广橘红 9 炒 杭 芍 制 首 乌 粉丹皮 9
克 克 克 克 克 12 克 20 克 克
化裁方 猪苓皮 9~12 克或
茯苓皮 9~15 克
风 湿 或 类 建泽泻 9 土 茯 苓
风湿 克 15~30
3.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 9~12 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
食纳,且甘草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