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经济学;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态省(市、区、县);2020/4/8;国家战略;2020/4/8;地区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2020/4/8;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镇体系的主体,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人口控制在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平方公里。 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规划新城11个,分别是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和海港新城。新城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 中心镇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集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规划朱家角、泗泾、周浦(康桥)、奉城、枫泾、堡镇、南翔及罗店等22个左右中心镇,规划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集镇由现有建制镇根据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适当归并而成(现状约170个)。规划约80个左右的一般镇,人口规模一般为1~3万人。;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及任务 第三节 新区域经济观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克里斯·泰勒、廖什 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特点: ①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②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③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④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做出贡献学者: 以伊萨德、贝里、伯顿、D.M.史密斯、C.A.史密斯等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哈里斯为代表的挪威、瑞典学者;以奥特伦巴、博???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和以哈格特、哈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学者。 ;2. 区域经济问题的出现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 3. 新兴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本书观点: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①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②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自组织) ③研究区域经济的区际联系问题 ④强调了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区域差距等问题出现)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区域结构 ; 2.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传统理论:强调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要素 经济总量的增长 区域发展表现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 3.区域地域结构(或空间结构)及其组成单元 ;4.区际分工与联系 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 享受的利益不同 不同区域分工的影响: 对区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区际竞争的前景不同 5.区域经济政策 主要指为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基本目标:经济增长、均衡(常用方式: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 ; 第三节 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 二、拓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1.新区域经济观,即“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 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 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2.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 优点: ①有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②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有利于使各成员国联合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扩大和加强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关系。 缺点: ①区域化直接利益的独享性和“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排他性; ②随着区域经济一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