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儒林外史】李汉秋:《儒林外史》的版本及其沿递.docVIP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李汉秋:《儒林外史》的版本及其沿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李汉秋:《儒林外史》的版本及其沿递 李汉秋:《儒林外史》的版本及其沿递 《儒林外史》写成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之前,程晋芳于乾隆三十五 六年间写的《文木先生传》说:“《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 争传写之。”可见此书在 18 世纪 70 年代初,还只以抄本流传。其后一个半 世纪中,扬州、苏州、上海,先后成为刊印《儒林外史》的中心,出现过许 多印本。经过一番爬罗梳理,各种版本沿递的轨迹已依稀可辨,兹考述如下。  一 卧本、清本、艺本  《儒林外史》的初刻本,据金和《儒林外史跋》说,是“全椒金棕亭先 生官扬州府教授时梓以行世,自后扬州书肆刻本非一”。金棕亭名兆燕,作 扬州府教授的时间是乾隆三十三年至四十四年(1768—1779)。可惜此种金 刻本迄今未发现。   今所见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的巾箱本(简称卧本), 共十六册,五十六回,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卷首有乾隆元年闲斋老人序。 北京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其次是嘉庆二十一年的清江浦注礼 阁本(简称清本)和艺古堂本(简称艺本),北京图书馆等处有收藏。清本 和艺本的版框、行格、文字都与卧本完全相同,连卷首闲斋老人序的字迹、 行款也一模一样,仅仅是内封上的版主和刊行年代经过挖补作了更动,实际 上都是卧本的覆印本。兹举数例如下:   卧本版面凡有空缺,清本、艺本也都空缺。如第十二回第十七页(上)第二行都空缺“遂与订交”的“与”字,第四行都空缺“权潜斋”的“潜” 字;第四十二回第八页(下)末行都空缺“我们”二字;第四十六回第二页(上)第一行都空缺“还是意”三字(艺本后来用另一种较小较细的字补上“还是客”三字,即如这样的修补也难得再见)。 卧本的错刻,清本、艺本都一仍其旧。如第十六回第十二页(下)第三行,“借”字本应在该行的末字,却都误植在该行的首字;第十九回第十四页(下)第二行末三字“妻子一”,都误植在下一行末三字的位置上;第三 十八回第十三页(下)第二行“往陕西去”的“往陕”二字与第十四页(上) 倒数第二行“风餐露宿”的“露宿”二字,都因在页中的位置相似而互调误 植;第三十九回第五页(上)第四行“二十里”的“二”字与下一行“有一 位”的“一”字都互调而误植;第四十六回第十四页(上)第二行“故家乔 木”的“木”字与隔行相同位置的“副”字都互调而误植。   前引金和跋说明,《儒林外史》的刊刻中心最初在扬州。卧本回评常引 扬州习俗和谣谚,如第二十二回引“扬郡风俗”说明王义安戴方巾之“无足 怪”,第二十八回引两首“扬州乐府”针砭扬州盐商。清江浦即今江苏省淮 阴市,离扬州不远,当时同隶淮扬海道,清本既是卧本的覆印本,那么,卧 本是否属于“扬州书肆刻本非一”的范围之内,很值得进一步考证。清本、 艺本既全同于卧本,后文以卧本统之,不再单列。  二 抄本和苏本 苏州潘氏抄本(简称抄本)是今仅见的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共六册,五十六回,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无框格。抄字工整,似出三四人之手。 卷首封面剪贴有“文恭公阅本儒林外史”大字题签,旁一行小字“同治癸酉 二月祖荫重装并题签”。每册封面分别写有“敏斋杂著”一、二、三、四、 五、六,第一册封里有题记:“凡六册,‘敏斋杂著’四字皆文恭公手书, 光绪戊寅三月十八日祖荫记。”卷首回目后有识语:“全椒吴敬梓,号敏轩, 一字文木,举鸿博不赴,移居江宁,著诗集、诗说,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 外史》行于世。”字迹与“敏斋杂著”同,当同为“文恭公”手书。书前贴 附潘祖荫抄写的程晋芳《文木先生传》。书内有两条潘祖荫手书的眉批。   “文恭”是潘世恩的谥号。潘世恩字槐堂,号芝轩,江苏吴县人。生于 乾隆三十四年(1769),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历仕乾隆、嘉庆、道光、咸丰 四朝,直枢廷几三十年。好刻书,有《潘刻五种》等行世。咸丰四年(1854) 卒,终年 86 岁。抄本既是潘世恩阅本,出现的下限可断在 1854 年,当是嘉 庆咸丰间的抄本。   潘祖荫是潘世恩的裔孙,潘曾绶之子,字伯寅,号郑盦。咸丰二年进士, 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太傅,光绪十六年(1890)卒, 谥文勤。好藏书刻书,所刻几及百种,有滂喜斋、功顺堂丛书。   抄本之后有苏州群玉斋本,五十六回,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卷首有排 印的闲斋老人序。此本字大清晰,是当时很流行的版本,覆印过多次,现存 本子有如下几种:   (一)内封署“同治己巳秋摆印”,“群玉斋活字板”,正文后有金和原跋(如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藏本)。   (二)内封与上同,正文后没有金和跋(如复旦大学藏本)。   (三)书前不署年代、版主,正文后有金和原跋(如原合众图书馆藏现 归上海图书馆藏本)。   在《儒林外史评》里,天目山樵光绪三年识语说:“此书乱后传本颇

文档评论(0)

137****66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