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金牛道教程文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历史上的金牛道 . 历史5班 110710124 李宗昌 一、金牛道简介: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因说石牛能粪金,故称为金牛。石牛粪金的故事,发生在周显王扁和周慎靓王定这段时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将金牛赠送给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 金牛道是穿越巴山沟通秦蜀的一段道路,亦称“南栈”,是故道和褒斜道向南的延续路段。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和蜀郡同称“天府之国”,两地人民相互交往的路线通称“蜀道”或“秦蜀栈道”,金牛道是秦蜀栈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牛道乃古蜀道的主干线,又名石牛道、五丁道、剑阁道、蜀栈、南栈。 二、关于金牛道的历史故事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和提出金牛道之名的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蜀王本纪》(已佚)。《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八 〈蜀王本纪〉曰:“……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於蜀。蜀王从万馀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王。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物尽化为土。 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稽首,贺曰:土者地 ??罗江县白马关秦蜀金牛古道 也,秦当得蜀矣。秦王恐亡相见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土拖牛,成道,置三枚于成都,秦道乃得通,石牛之力也。 《华阳国志·蜀志》载:“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於葭萌拒之。败绩,王遯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於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 《十三州志》称:“秦王未知蜀道。……乃令五丁共引牛至之成都,秦知蜀道而亡蜀”。 《括地志》则记:“昔秦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乃刻石为牛五头,置金於後,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遗蜀.蜀侯贪,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堑山堙谷,致之成都.秦遂寻道伐之,因号曰石牛道。” 《水经注》卷二七〈沔水上〉:来敏《本蜀论》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 三、古金牛道之线路 金牛道在战国时期的具体线路,已难确考,但古今之路线,都以择易而行,择捷而道的特点,故古金牛道的线路,与今之金牛道线路应大体符合。从整个古金牛道上的传说和地名,也证实了历史曾发生过开石牛 ??金牛道 道大事的过程,如秦置金牛驿于烈金坝,五丁峡、五丁关、石牛铺等。所谓五丁,实是指凿金牛道的人工队伍。《蜀王本纪》(蜀王)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实是对五丁的解释。金牛道上有五丁力士传说,地名较多,有五丁关,五丁坟,五丁峡,五里铺、五盘岭、五里峡、梓潼、五妇岭,是五丁拔大蛇山摧之地。这些传说和五丁的地址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金牛道上。 据古地名遗址和史志记载,今人之实际查勘,金牛道的具体线路是:汉中南郑向西,进入沮口、青羊、大安等镇,经勉县西南烈金坝(金牛驿),南折入五丁峡、五丁关至宁强县,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进入四川朝天的七盘关、转斗铺、中子铺、五里铺、神宣驿、龙门阁、明月峡、五里峡、石柜驿、汉寿驿、朝天镇,顺嘉陵江之绝壁上的飞阁栈道向南经朝天峡、望云铺、飞仙关至广元的千佛崖入利州古城广元。 再南渡嘉陵江至要塞昭化,经古战场葭萌关,上牛头山,过“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的天下雄关剑门关。信步于古柏夹道、浓荫蔽日的翠云 长廊而至梓潼大庙经涪城绵阳过鹿头关、白马关,旌阳驿、金雁驿、两女驿、天回驿,到达成都金牛坝。全程共约600余公里。 四、金牛道开凿的时间 金牛道开辟在战国中期,这条古道,远在三代时就有一条原始路道了。事情的起始,是秦工和蜀王相会于褒谷,就是说这时蜀道和秦道早已开通了,这也是秦蜀两国最早的古道开通的佐证。周显王之世末的五丁古道,五丁,实指蜀王朝组织人批人工开道的一次巨大规模的人工工程 。 虽说这段时期,秦人和蜀人都对秦道和蜀道进行过大规模的扩修,但史无记载。然五丁开道,就是史志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是蜀人组织人工进行大规模扩修金牛道巨大工程的一个具体例证。 史忘上记载的五丁,不是指五个人是指多人开工的一个概数,五丁是指这次开凿的人工队伍,说明人工众多,修建规模非常之大。或者说有五丁这个人,在引领干这一项工程。 * *

文档评论(0)

139****0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