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重点文言虚词.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虚词;★?★?★?★?★???之、?以、而? (最多为40次) ★?★?★?★????于、其、为???? (最少为12次) ★?★?★????则、乃、因、所???? (最少为7次) ★?★????者、且、与、焉、乎、若(最少为2次) ★??????何、也 (未考过) ;一.之;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 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译:我唯独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 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 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 译:时间长了;4、?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二、作代词用: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 ①?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译:渔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桃花源记》 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有桃花源这样的事。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列子《愚公移山》) 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二.而:;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吾恂恂而起。;(三)复音虚词: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0.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选出“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三.以:;(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 “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四)表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 ? (五)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小练习:;四.【何】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哪”。 ①其间旦暮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