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使语文课堂掷地有声.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朗读使语文课堂掷地有声 ?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组织交流,指导学习。   师:陶罐和铁罐结交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好开心哟!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呢?那就请你们睁大眼睛看屏幕,竖起耳朵听我讲吧!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师:你们喜欢读吗?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注意度读的语气。 在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朗读后。师:陶罐和铁罐他们说了什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朗读?在师生合作后,再让小组练习朗读,在学生充分的朗读后,教师问:“哪一组先来汇报?”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一做陶罐、一演铁罐、一读旁白、一做评委。之后再请其他同学作导演、顾问、艺术指导、动作设计等并问,有什么建议吗?旨在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你们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时,要注意那个感叹号,要把铁罐那傲慢无礼,盲目自大的神情与语调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你们在读铁罐恼怒时说住嘴这个词时,俩人要配合好,陶罐还没说完时,铁罐就要打断陶罐的话,提高声音说住嘴”等。老师则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你愿意示范一下吗?” 或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请同学们作评委,让上台的小组汇报。由于演得较好,评得也有意思,教室里不时传出笑声。汇报完后,教师请“评委”发言,学生普遍认为汇报得不错,但也有同学认为最后一对话没读好,没有把铁罐那恼羞成怒、恶意侮辱陶罐的样子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同时,请这几位同学示范并问为什么这样演。接着,男、女生分角色,集体表演。 三、片段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努力发展学生的能力,而本课的对话部分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部分,所以,朗读指导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么做到求实、求真、求趣呢?本课通过自由练读、学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上书声朗朗,“读”占鳌头,并层层推进,顺学而导。 案例反思:一个精彩的课堂,并不是学生读得有多好,而在于读多少,进步有多少,正像一个特级教师所说的:“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学生拔节的声音。”“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默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章、悟出道理。同时,把这一过程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读后表达自己的认识、交流相互的感想,享受朗读的乐趣。 要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激发创新的潜能。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我发现没有学生喜欢铁罐时,便紧紧抓住这个“生成点”,果断调整教学设计,提出:“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铁罐就没有优点吗?”的问题,促使学生辨析感悟。话音未落,一名男生勇敢地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说:“我就喜欢铁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指指点点,他犹豫了,而我马上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伸出了大拇指说:“我支持你!”他自信地抬起了头,又郑重其事地解释自己喜欢铁罐的理由。听了他的发言,全班同学各个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不一会儿,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名男生一语道破天机,而我的教学预设也正好恰到好处。在“另辟新径”中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由此可见,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这篇课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可惜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忽视了提醒学生这一点,我想我应该把描写 铁罐奚落 陶罐时越来越傲慢,以致于恼羞成怒的一些神情、动作用着重号标出来。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更有滋味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