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作品中的自我体认讲课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家在作品中的自我体认 作家在作品中的自我体认 作者:陈美佳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 要: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无论是有意安排还是无意识地叙述,其作品中的人物总会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苏东坡说“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是在强调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联系。有人说,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这是真情之笔,也是经验之谈。这里说小说与作者生有联系,并非以“自传”论,有些时候小说情节甚至与作者没有任何联系,但它也无疑会受到作者无意识的影响。本文仅就萧红《小城三月》、张爱玲《金锁记》和《半生缘》为例展开。 ????????关键词:张爱玲;自我体认;小城三月;金锁记;半生缘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09-02 ????????一、《小城三月》:人鸟低飞 ????????萧红的一生充满苦难,《小城三月》更是她的绝笔,整篇小说读下来,有许许多多可以显现翠姨心事的细节都让人为之动容。脑海中那样一幅画面久久挥之不去:翠姨和“我”坐着马车赶往集市,只为一双绒绳鞋,而场景却是白茫茫一片,洁净无尘。这是脱离了小说笔墨之外的想象,不一定紧扣内容,但这些是紧扣作者情感的。小说以“我”的视角写出一个个片段,而一个个细微无比的细节甚至可以让读者错以为就是自己在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这视角是平静的,但也是含泪的;情绪是柔和的,但最后却当得起一个“柔肠寸断”。 ????????小说开始于一片春天的原野,由一个孩子的眼睛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她在揣度着、想象着,翠姨是她目光的焦点,其余的背景全都被虚化掉了,只有翠姨的形象才是有色彩的、饱满的。整个文本甚至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来体会的落寞与伤感,一种满是期待与渴求却只能却步的情绪。 ????????翠姨深爱着堂哥,而没人能够像“我”一样关注到她的心事,她的爱是强烈的也是隐秘的,作者这样写道:“她的恋爱的秘密就是这样子的,她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一直不要说出口,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值得听她的告诉。”这又仿佛是作者的独白,萧军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了她最强大的安全感,却又在之后的生活中给了她几乎同等的伤害;端木蕻良一直陪伴她到生命的最后,可是懦弱的端木真的是她想要的那个守护者吗? ????????小说不是在写萧红的经历,但谁又能说在这短暂而美丽的春天中发生的不是萧红的故事呢?王小妮给萧红写传,正题就写作“人鸟低飞”,萧红热爱着这个世界,她渴望着能有一双坚强有力的翅膀带她高飞,把她以前种种的不幸全部消解,而每一次急切的尝试无疑都又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萧军的强势如此,端木蕻良的懦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的爱与热情也只能随她一同埋葬到坟墓里去,眼前的人没有一个能够理解她(或是映射端木蕻良),没有一个值得她去倾诉衷肠。于是她在《小城三月》里写了一个“我”,她是在寻找,或是怀念那一双强壮的翅膀吗? ????????小说的前四章不紧不慢地铺叙着,而从第五章开始,节奏却陡然加快,翠姨一病不起,很快便永远地走了。这是作者在狠心为自己宣判吗?——这是认命,也是血的控诉。而堂哥虽然提起翠姨常常落泪,却并不知道她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这才是真正的寂寞身后事,也恰恰是作者的自我嘲笑。这无疑是作者的死亡、毁灭倾向,翠姨的命运出自她的设计,如此悲惨的命运恰恰是她要实现给翠姨的,这是故意的,是精心设计的,是通过毁灭自己达到一种超脱。为了拒绝苦难,她也不得不向她热爱着的世界说再见了。 ????????二、《金锁记》:自虐与自省 ????????张爱玲是喜欢看旧小说的,《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都是她爱不释手的作品。在她自己的创作中,旧小说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也很明显地保留了下来。很多的描写都有着中国旧文人的传统,又加上她受过的西式教育,如下面这段描写: ????????她(七巧)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色窗帘,季泽正从穿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裤里去,哪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这一段这是张爱玲写景的代表,她的笔触是游动的,但最终却停在一处流连,有电影镜头的特点,又好像水墨画的场面。这是传统与西方很好地结合的例子。 ????????《金锁记》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命运,很像是由作者为自己假设的一种可能人生推衍来的,就像小说结尾曹七巧想象着另一番可能的人生。而张爱玲在《怨女》中对它做改编,这一切的苦难反而又好似一个并没有真正发生过的一个梦,这或许也是作者心态的变化。 ????????读完整篇小说,读者并不会去讨厌、怨恨曹七巧的丑与恶,反而会陪她一起辛酸、无奈。这不像鲁迅那种真实的刻画与反映,而是通过假设

文档评论(0)

159****5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