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抒情散文10月26号.pptVIP

第五章 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抒情散文10月26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17年的散文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散文概述 首先,五十年代初,纪实性的通讯、报告、特写在散文中占有绝对的分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朝鲜战场上生活的速写、通讯、报告文学,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一是对“新时代”的歌颂,对当时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 这些创作带浓厚的叙事性和纪实性,风格偏重于热烈、刚健、朴实。 其次,1956年胡乔木提出“复兴美文”,要继承五四散文的优秀传统,一时抒情散文蔚然成风,散文由写实转到写意境,如杨朔《香山红叶》、碧野《天山景物记》、秦牧《社稷坛抒情》;一些老作家老舍、丰子恺、叶圣陶、吴伯萧,曹靖华等纷纷著文,叙写人生感受,但五七年反右,五八年大跃进,散文创作又一度陷入困境,直到1961年文艺大调整,在《人民日报》上开辟“笔谈散文”专栏,才又重续前面“复兴美文”潮。这一期散文有拿散文当诗写的杨朔,奉献了《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偏重于政论的刘白羽有《长江三日》、《樱花》、《红玛瑙》、《日出》;有杂文与随笔相结合的秦牧写下了《土地》、《花城》、《古战场春晓》,吴伯萧的延安小品也是这一时期重要成果。 第二节 杨朔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诗人型的散文家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主要有散文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九部,其中《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海市》写于1956-1962年,正是“复兴美文”时期的“诗化散文” 。 二、“拿散文当诗写”是杨朔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诗意主要表现为: 1.思想意境具有诗意,“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要‘反复思索”,“形成文中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也就是说其散文反映了时代生产、生活中的诗意因素,他在茶花、蜜蜂、海市、雪浪花等事物寄托了时代内容,抒发了时代的情感,从侧面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生活的热爱。 2.散文结构、形式上的诗意特征。以古典诗词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法创造意境,结构上布局精巧、“曲径通幽”、“疏密有致” 。 《雪浪花》是写得较好的一篇,人、景、情、理交融。①情景交融,理从事出,自然妥贴。②形象鲜明,感情真挚。③中心突出,升华自然,从“叫浪花咬的”开始,涵盖全篇,此后丰富的细致地展示了老人的生活劳动场面。 三、杨朔散文模式 杨朔散文由于过分追求散文的诗意,制造曲径通幽的阅读悬念,欲扬故抑、先抑后扬的策略与模式,有时不免给人以拔高生活,雕琢斧凿之感。“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杨朔散文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读者所诟病。 第三节 刘白羽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战士型的散文家 刘白羽(1916-2005),北京人,有军人作家之誉,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 1962年出版的《红玛瑙集》是其最有影响的散文集,《日出》、《长江三日》、《灯火》、《红玛瑙》、《秋窗偶记》、《樱花漫记》等名篇都收在这本集子里。刘白羽的散文充满作者的革命激情,热情洋溢、雄浑豪放,充满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 二、《长江三日》的简析 《长江三日》从重庆到武汉旅途见闻与经历,阐发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社会、人生的哲理。作品把航行情景与社会、人生、历史规律联系起来,“迷人的画廊,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闯过险滩到达坦途”,最把这与革命、现实的思考联系起来,具有诗的激情与人生哲理的结合,生活的美感与革命豪情统一,是“激流涌进之美”的意境。 第四节 秦牧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学者型的散文家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199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秦牧全集》(共十卷),汇集了秦牧的全部创作。《贝壳集》、《潮汐和船》、《花城》、《长河浪花集》是他最重要的四本散文集,文艺随笔《艺海拾贝》、《语林采英》受到文学爱好者的欢迎。 将抒情性与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是秦牧散文的重要特点。其散文是杂文与随笔的调合,重知识性,兼以趣味性,思想性,以知识性去生发趣味性,以思想性统领知识性,往往围绕的事物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中外杂谈,从中贯穿着知识、趣味,但落脚点在现实,即对社会主义生活的感受、理解,所以他的散文有明显的观念框架和逻辑线索,名篇有《社稷坛抒情》、《花城》、《土地》、《古战场春晓》等,其散文结构是博而能一,滚雪球式的。 二、《社稷坛抒情》赏析 《社稷坛抒情》是一篇极为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将爱国激情,融合于思古幽情之中,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泥土、大地和生活在这泥土大地之上的劳动者以及由他们所创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