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 白芨冰糖燕窝 ? 【来源】 民间方 ? 【原料】 燕窝 10 克白及 15 克 ? 【制作】 燕窝制如食法,与白及同放瓦锅内,加 水适量,隔水蒸炖至极烂,滤 去滓,加 冰糖适量,再炖片刻即成。 ? 【用法】 每日服 1 ~ 2 次。 ? 【功效】 补肺养阴,止嗽止血。适用于肺结核咯 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哮喘。 白 芨 ? 4. 贝母甲鱼 ? 【来源】 民间方 ? 【原料】 甲鱼 1 只川贝母 5 克鸡清汤 1000 克料酒盐花椒生姜葱各 适量。 ? 【制作】 将甲鱼切块放入蒸钵中,加入鸡汤、川贝母、盐、料酒、花 椒、姜、 葱,上蒸笼蒸 1 小时即成。 ? 【用法】 佐餐,趁热食。 ? 【功效】 滋阴补肺。适用于阴虚咳嗽、喘、低热、盗汗等症。健康人 食用更能 防病强身。 ? 细菌性痢疾 (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 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 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其中 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 40 度以上, 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 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 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 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 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 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 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 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 讲究个人卫生 : 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 讲究饮食卫生 : 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 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 . 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 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 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 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可 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 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概括起来,预防菌痢有十 二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涤,强体质。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中医药与传染病 ? 认识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 不断认识其病源。 1. 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 病因“时行不正 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 2. 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 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 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 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 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 · 论疫》“疫之 症,来路两条,有在天者,有在人者。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或为大头天行之类, 斯在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方,一方之病,染及合邑, 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前 些年“非典”的传染性,似乎证实这一论述),指出瘟疫有其特殊病源,和传播途径。 ? 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 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 1. 对外感瘟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J926-无障碍设计标准图集.pdf VIP
- 2025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考试试卷完整版.docx VIP
- IPB5000A说明书.pdf
- 【读后续写】高三读后续写公开课_读后续写课件_陶江英 (1).pptx VIP
- 国际暖通空调制定机构ASHRAE.pdf
- 中职英语高教版基础模块2 Unit 2 Health and Fitne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件.pptx
- 国开电大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doc VIP
- 保护沙面文化遗产提升旅游经济价值.doc VIP
- 高考政治“推动高质量发展”考点客观题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 工会代表选举办法.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