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浮针疗法培训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腰扭伤因劳损或运动及外伤等原因致使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损伤迅速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急性腰扭伤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弯腰工作者岁者发病率较高儿童及老年人较少平素缺乏锻炼偶尔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常因动作不协调而患此病以上的患者多发生在腰骶部两侧骶棘肌和骶髂关节处据青岛医学院骨科统计本病占门诊腰背痛的工厂矿山尤为多见可占患者总数的损伤严重者或急性期治疗不当可遗留慢性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浮针疗法二概念和命名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它主要运用

急性腰扭伤 ? 因劳损或运动及外伤等原因,致使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 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损伤,迅速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 为急性腰扭伤。 ?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弯腰工作者。 20-30 岁者发病率较高,儿童及老年人较少。平素缺乏锻炼,偶尔参 加体力劳动的人,常因动作不协调而患此病。 ? 90% 以上的患者多发生在腰骶部、两侧骶棘肌和骶髂关节处。据 青岛医学院骨科统计,本病占门诊腰背痛的 4% 。工厂矿山尤为多见, 可占患者总数的 9.5%-14% 。损伤严重者或急性期治疗不当,可遗留 慢性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浮针疗法 ? 二、概念和命名: ?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它主要运用浮 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 疼痛局部)进针,针先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 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留针 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症。 ? 因为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肉层,只在 皮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 针”,有人建议叫“毫针皮内刺法”,这样不妥,一 是“毫针”掩盖了浮针所用器具,对浮针发展不利。 二是皮内包括表皮和真皮,而浮针主要行进在皮下结 缔组织内。 ? 三、浮针疗法的起始: ? 临床纪录:对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 现的萌芽; ? 1 、腕踝针:由第二军区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 教授自 1966 年起反复研究而成,把病症表现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 的 6 个针区内,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 6 个进针点,按区对应选 点进针,要求不引导起酸、痛、胀、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发现 腕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痛症效 果差。现代解剖和组胚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的皮下和其它部位的 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区别,为什么一定拘泥于腕踝部而不在其它 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试呢? ? 2 、推拿按摩:推拿对体表进行机械的压力,不管任何手法, 均作用于表层组织、或者说表层组织至少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 中介桥梁作用,是不是在表层组织中或与表层组织紧密相关的组 织中就一种新疗法?火罐疗法也是如此。 ? 3 、“得气”新解: ? 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 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谓之得气,也称针感;此时,术者有徐缓和 沉紧的感觉,患者则出现酸、胀、痛等感觉。 ? 按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认以及气至迟速,不仅影响到疗 效,而且可以窥测疾病的预后。 ? 同样,不得气而疗效颇佳的例子也不少见,在激光治疗、电 磁疗中更是如此。有人在需截肢的肢体上,分别刺激血管、神经、 肌肉、骨膜等组织引起多种类型反映。针刺神经多数引起“麻”, 刺激肌腱、骨膜引起“酸”,刺激肌肉引起“酸胀”,刺激血管 引起“疼痛”等。不同组织,不同深度甚至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 的感觉。因此,纯用“得气”来解释,显得过于笼统。皮下疏松 结缔组织中神末梢稀少,单纯针刺皮下疏松组织一般不会引起 “得气”感,是不是也能有效呢? ? (二)科学研究 ? 董宏伟等研究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100Hz 经皮电刺激 与电针刺激相比,镇痛效果强,而且连续多天刺激不易产生耐受 性 。在这种取效过程中,皮肤或其它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刺激皮肤或皮下层取得疗效呢。尤其是疏 松结缔组织,水分相对大,电阻小,电流量大,起作用的可能性 大。 ? 没有按照腕踝针的分区选点法,按照目前浮针的埋针方法, 同样可以使大鼠的痛域提高。 ? 这些都说明疏松结缔组织内蕴藏着无限秘密。 (三)文献研究 ? 1、皮部理论:《素向 · 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也是络脉之前布 于此。浮针,埋在皮下,不深入肌层,进针总在病痛周围,力专 效宏,理固当然。 ? 2 、近治原理: ? 3 、以痛为输理论:《灵枢 · 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 之” ? 4 、《内经》刺法为浮针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浮针疗法最 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内经》刺法 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论述三者。 – ( 1 )皮下进针 – 《内经》九刺中的毛刺,“刺浮痹皮肤”类似浮针,《灵 枢 · 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中有直针刺 和浮刺属浅表进针。 – ( 2 )近部进针 –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