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脑膜刺激征.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1 第十六章脑膜刺激征 meningeal irritation sign 软脑脊膜受到炎症、出血或理化内环境的改变刺激时可出现一系列提示脑膜受损的病征,称脑膜刺激征。 【病因和机理】头痛、呕吐的发生是由于脑膜上的三叉神经与迷走神经感觉性终末器受炎症性及机械性刺激所致。颈强直是由于支配颈肌群的颈丛神经受炎症,理化改变等刺激后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并伴有疼痛所致。而阳性的克氏征、布氏征、则是由于相应支配的神经根受刺激所引起。 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两种。前者主要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后者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风湿病、白血病及某些病外疾病对脑膜的影响。 【临床表现】 1.头痛、呕吐: 头痛常剧烈,是最常见的症状,病程早期即可出现。一般为弥漫性,有时有枕部和额部特别显著。呕吐则多为喷射性。 2.颈肌强直: 颈部肌肉强硬对被动运动有抵抗,如被动屈颈则有肌痉挛及疼痛。 3.xx: 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达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135°并觉疼时为阳性。 4.xx: 患者抑卧,被动向前屈颈时,两下肢自动屈曲为阳性,为小脑脑膜刺激征。 另外还有皮肤感觉过敏,对听觉和视觉刺激过敏等。 【鉴别诊断】 一、细菌感染 (一)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meningoccal meningitis)冬春季节流行,起病急,病情险恶,脑膜刺激征表现显著: 剧烈头痛、呕吐(呈喷射状)颈强并伴颈枕部、脊柱疼痛,克氏征、布氏征均强阳性,视听感觉过敏。但在流行期间可有“钝挫型”,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略有低热,乏力、腰痛等。脑脊液大多呈脓样混浊,细胞数可极高(在1.0×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分叶核占优,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皮肤出血点和脑脊液可查到脑膜炎双球菌。 (二)结核性脑膜炎(tuberoublor meningitis)多见于儿童,发病多渐起,亦可相当急聚,临床症状除发热、畏寒、头痛等一般中毒症状,各项体征以颈肌强硬出现最早,有早期诊断意义。此时脑脊液已有改变: 压力大多升高,澄清,无色,或微混浊,呈毛玻璃样,静置后往往有薄膜形成。细胞增多一般在0.05~0.5×109/L个,分类以淋巴细胞占优,糖及氯化物减少。(分别低于1.96mmol/L和119mmd/L)脑脊液中查到结核菌可确诊。也可用PCR-DNA-Tb检查确诊。 (三)绿脓杆菌性脑膜炎(pryocyanic meningitis)临床少见。 除表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象与病程进展较缓外,最特征性的改变是脑脊液呈黄绿色,其颜色的深浅往往与症状的轻重、细胞数的多少呈正比。脑脊液培养可获致病菌。 (四)肺炎球菌性脑膜炎(pneumoccal meningitis)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冬春季多发,多见于2岁以内及老年人,临床有意识障碍、颅神经损害、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可并发脑积水、脑脓肿、偏瘫失语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大多在95%以上。脑脊液呈脓性,细胞数及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及氯化物减少。晚期病人可因椎管阻塞而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五)流感杆菌脑膜炎(influenal meningitis)绝大多数由b组流感杆菌引起,6个月~3岁多见,秋季好发,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前驱病史。起病较其它化脓性脑膜炎略缓,初期仍可有呼吸道症状,婴儿可见囱门突出,皮肤粘膜瘀点少见,诊断的主要依据为涂片和培养阳性。 (六)布鲁氏菌脑膜炎(brucellar meningitis)可出现发热和头痛、呕吐、阳性克氏征等脑膜刺激征,以及多数颅神经(Ⅱ、Ⅴ、Ⅵ、Ⅶ等)受损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澄清或轻度混浊,偶可呈脓样混浊。细胞数增多,分类绝大多数为单核细胞。蛋白量增高,可在1.0/L以上,糖量减少,氯化物正常或稍低。脑脊液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多阳性,培养或动物结种可见布氏杆菌。 (七)炭疽杆菌性脑膜炎(anthrax bacillus meningitis)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脑膜出血性炎症。脑脊液呈血性,压力增高,蛋白量与细胞数显著增多,糖显著减少,涂片与培养均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呈方形,互相连接成链状。 (八)其它细菌所致脑膜炎在肠杆菌脑膜多见于羊膜早破、产伤和早产新生儿。一般于产后1~2周内发病。临床表现有拒食、嗜 唾、烦躁惊叫、两眼凝视、惊厥、呼吸困难等。金黄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部分病例疾病早期可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二、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encephalitis B 乙脑)为乙脑病毒引起,多在7~9月急骤起病。高热、惊厥或昏迷,70~80%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同时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及病理反射阳性等。脑脊液呈

文档评论(0)

153****2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非专业程序员,熟练python爬虫,制作教育游戏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