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解辛弃疾独特的人格魅力
内容摘要: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作家,在词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不移的爱国志向,成为辛词内容上最大的特色。那种以英雄自许,以英雄许人,把抗金复国做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那种对沦陷国土和沦陷区人民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腐朽的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交织在辛词当中,雄放高亢,表现了英雄人物的情怀,让我们看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辛弃疾 词 英雄个性 生命情怀
一
辛弃疾是英雄,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坚定的进取精神和执着的人生信念。刘扬忠先生《辛弃疾词心探微》对辛弃疾“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曾做过详实的探讨,本文拟从词史流变的角度再作以比较分析。面对神州的南北分裂,民族的被侵略奴役,辛弃疾立志“克复神州”,“誓清中原”(参《漫塘文集》卷十四《上安抚辛待制》),使南北一统,民族独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南北。”(《满江红》)南渡词人也有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感,但做为文人型志士,他们对外部的打击迫害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弱小,故他们在得志或刚受挫折时,还豪气勃发,壮志昂扬,一旦久历磨难,屡遭迫害,使意志消沉,便渐渐丧失了人生的使命感和理想的追求,朱敦儒,叶梦得等尤其如此。(见刘扬忠《辛弃疾词心微探》第23页)。而辛弃疾不同,无论遭受何种打击,身经多久磨难忧患,虽有苦闷彷徨之时,但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不放弃,所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满江红》)天生“命世大材,”深怀“济时远略” (《漫塘文集》卷十四《上安抚新待制》),他决不甘心平庸地了却此生,而希望有所作为。他也坚信此生必有机会实现他的壮怀理想,“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醉翁操》)“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旧朝欢》)他是在痛苦中求奋进,在失望中憧憬着未来:“莫信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满江红》)并善自调护身体,以待机遇:“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体眼食。”(《满江红》)恰如《辛弃疾待制致仕制》所说的,他是险阻备尝,晚益坚于壮志。(《育德堂外制集》卷三)。
辛弃疾的进取精神,执着信念,还体现在他的行为上。除了临终前最后一次招用而辞却出山外,他历次身退闲居都不是主动请退,而是被迫辞官,尽管他在仕宦途中也常想归山,却总是犹疑未决,所谓“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良才气。”正因为他的隐退是被迫的,所以闲居时备感忧愤痛苦,而借酒浇愁,压愁。而南渡志士词人,大多都是自请归山隐退,而后在自然山水林泉风月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痛苦的解脱,尽管是暂时的宁静与解脱。儒家的人生准则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南渡志士词人的人生准则具体是“进则尽责,退则乐天”(李纲语)。他们的“进”取含有被动招用之意。而辛弃疾的进取是主动的自我实现和人生奋斗,所以他不甘心于独乐,独善其身。他曾在《水调歌头》(“文字觑天巧”)词序中说友人“才气不减流辈,岂求田问舍而独乐其身耶?”这实际上是他的夫子自道。英雄的天然使命是为社会民族民众而奋斗,在自我个体悠闲舒适中,他是感受不到欢娱快乐的。他的人生乐趣是为崇高理想,历史使命的追求过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辛弃疾虽住在堂皇幽雅的带湖,瓢泉别墅里却仍然痛苦悲愤得近乎发狂的根本原因。诚然,他说过“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兰陵王》)但这“乐”,是他在永恒痛苦中的调节与间歇,是他苦痛,焦灼灵魂的暂时镇定与松弛。即使是这短暂之乐,也包含着苦涩与辛酸,否则,他就不会在闲居时“狂歌”狂欢,以放荡变态的方式来宣泄排解胸中的苦闷压抑了。辛弃疾还具有“事有可为,杀身不顾”(《淳熙已亥论盗贼札子》)和“马革裹尸当自誓”(《满江红》)的献身精神,自我牺牲精神。这不仅是南渡志士词人们所缺乏的,也是整个唐五代北宋词世界里所未见的,只有在建安时期,盛唐时期和陆游的诗歌里才能见到这种英雄的献身精神和生命绝唱。
人在得志的顺境中,具有进取心并不难,而在失意的逆境里,要保持进取心则需要坚定不移的生命意志。辛弃疾的进取精神,就恰在失意的逆境中顽强地保持着。在“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的破屋里,人虽落魄,当“布被秋宵梦觉”时,思念的仍是“万里江山”(《清平乐》),希冀着扫清中原;在梦里是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的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酒醉中,也未沉沦:“壮怀酒醒心惊。”(《临江仙》)在辛弃疾身上,典型的体现出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的进取精神。辛弃疾的壮怀理想越是崇高,进取精神和人生信念愈是坚定执着,当最终理想破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后,其悲剧力量就愈是强烈,深沉,崇高。英雄的感召力往往不在于他所成就的事业,而在于他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