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图记》原文及翻译吴山图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山图记》原文及翻译吴山图记 查字典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 考生筛选整理了 :《吴山图记》原文,《吴山图记》原文翻译,《吴 山图记》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查字典语文网。 一、《吴山图记》原文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 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 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 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 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 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 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 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 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 惓惓于此山哉 ?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 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 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 !君之 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 二、《吴山图记》原文翻译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 管理。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 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 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 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 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我同龄的好友魏用晦 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 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 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 来送给他。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 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 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 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 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 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 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 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思黄州的诗歌。苏东坡为黄 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 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 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 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 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 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三、《吴山图记》作者介绍 归有光( 1507 年1月6日—1571 年2月 7日),字熙甫,又字开 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 “震川先生 ”。汉族,苏州府太仓 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 家。 嘉靖十九年( 1540 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 1554 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 年( 1565 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 南京太仆寺丞,故称 “归太仆 ”,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 实录》。隆庆五年( 1571 年)病逝,年六十六。归有光均崇尚唐宋 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 “唐宋派 ”代表作家,被 称为 “今之欧阳修 ”,后人称赞其散文为 “明文第一 ”。与唐顺之、王 慎中并称为 “嘉靖三大家 ”,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 “归、胡 ”。著有 《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