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天井雨水收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建筑天井雨水收集 【篇一: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天井与院落关系之初探】 中國傳統民居中的天井與院落關係之初探 學生: 9633725 王俊凱 指導:楊裕富 博士 .、八 、一 前言 天井與院落皆為中國民居宅住的中樞,也是吐故納新的空間。但天 井與院落的不同之處,除了在尺度上較不受限,院落大多大於天井; 而天井往往受室內空間的制約。根據《理氣圖說》井形如船槳,長 寛約四至五比一。歷代建築中,除了透過了「井」與「院」來表徵 了居住的生活模式,與規劃設計的秩序感或審美感,建築可透過 「井」與「院」產生了不同的小氣候。院多存在於北民多雪少雨的 民居,形成「宅中有院,院中有園」。而天井則普遍存在南方溼熱 多雨的氣候。 1. 南方建築特色 南方民居的重要特點是以天井為特點的四合院平面佈局。民居朝向 以東或東南向為主,充分利用自然日照,並順應當地主導風向,以 利於形成室內自然通風。房屋進門多為天井,利用天井採光,光線 通過二次折射,少有眩光且具有柔和感;通過天井合理組織室內自 然通風、匯集雨水、夏季遮陽,室內設水池盆景綠化調節室內濕度, 冬暖夏涼,可謂古代的天然空調。一般正屋面闊三間,中間堂屋面 臨天井敞開,是一家生活起居活動中心 (圖 1)。兩邊廂房,堂屋兩邊 的次間是臥室,臥室一般向外牆都不開窗,但均有開向天井一面的 花窗,既滿足防盗安全的需要,又能減少通過窗散失熱量,也符合 聚財的思想。 屋內的採光、通風、排水全依賴於天井,天井的設計,即 “四水歸堂 的格局,有 “肥水不外流 ”之意。民居平面形狀大都為矩形,柱與柱 間的尺寸接近現代模矩,開間不大,進深較大,使住宅的傳熱耗熱 值較,能耗較少。 “四合院 ”建築通過其建築形式實現了建築與自然 環境的有機結合和天然的生態節能思想。 圖 1 徽州民居常見平面佈局 南方古民居天井上都開鑿有水池,在風水理論中, “天井 ”和“財祿” 息息相關,除了有蓄存積水的功用,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一種象徵 符號,表示把財氣完全蓄積在家中而不外洩。石板圖案雕成古錢形, 寓意從漏下的雨水全是財氣之水,仍然留家中。天井上的石板有深、 有淺,學者的研究,發現了徽州古民居天井上的石板有 “深度隨著朝 代的更替變遷而逐漸減小直到為零 ”的規律。具體來說,明代建造的 徽州古民居的石板鋪的 “池狀天井 ”深度較深,有的甚至可成魚池, 有的得在天井水池居中架石板為橋以便於行走;而隨著時間變幻, 池狀天井逐漸變淺,直到最後池深為零, 天井石板幾乎與門屋地坪一樣高了。 而徽州自古多斜風雨,房屋開了天井,斜向射入室內的風雨容易把 廳堂、廂房打溼,因此一些徽州古民居使用 “布蓬 ”。這是一塊與天 井空間形狀相同但比其尺寸稍大些的長方形土布制作成的 “布蓬 ”。 無雨時,它被通過一側瓦檐處的木滑輪的繩索拉成卷筒狀;一旦斜 風雨來臨,主人即迅速放下以遮擋住斜風雨的侵襲。 在徽州無論是城鎮、還是單座民居,選址模式和意象都非常講究尋 求理想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景觀。 “藏風聚氣 ”是風水理論中理 想的居住環境,背山可以擋住冬季北方來襲的寒流,面水可以接受 夏東南方的涼風,向陽可獲得良好的日照,近水可提供足夠的飲用 水及農業用水,既便於交通,又利於排除雨雪積水,防止洪水淹沒 房屋,同時改善了視覺的封閉,使建築層次優美,利於形成良好的 生態循環 (圖 2)。 圖2 徽州民居的選址 2. 南方天井之成因 雖然早在 1700 多年前就已經有了天井 這個名詞,但主要源自秦漢 以後,中原地區漢人不斷南遷徽州,帶來了北方四合院式建築,與 徽州本土的杆欄式建築融合、演變後,逐漸成了這種可以防盜、防 潮、防戰的高牆、深宅。無外窗的 “四水歸堂式 ”建築。天井的設置 可滿足這種建築採光需求,使廳堂、廂房能採到天窗之光。天井為 南方民居建築结構组成中的一部份 ,一般為單進或多進建築,天井分 佈於前後「落」之間 ,兩邊多為廂房包圍 ,寛與正間同,進深與廂房等 長,地面多為用青磚嵌鋪的空地,因面積較不大,光線因為高屋圍 堵顯得較暗,狀如深井,故名。不同於院子。在中國南方各城市的 騎樓式街屋,大多仍表現出過去中國對於天井與院落的文化精神價 值。而所謂天井,多存在於中國南方的街屋中,天井上緣由四向屋 檐或牆壁構成,地面面積一般大於井口,多設有內池、排水溝、路 徑、盆栽等等,具有集水、通風、採光、消防等多種建築功能,同 時對於溼熱氣候的環境天井可減少日晒。 (李欣, 2005) 。 3. 南方天井樣式與功能 南方民居的天井組合方式比較普遍,採用天井的形式和當地氣候條 件、社會制度、生活習慣等有密切的關聯。南方民而南方地區的住 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 (圖 3) ,適合於南 方的氣候條件,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結構,房屋組合比較靈活, 適於起伏不平的地形。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