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仿真及系统力学方法.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系统仿真及系统 动力学(SD)方法 第一节:系统仿真概述 第二节: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 第三节: 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 分析 第四节:DYNAMO函数;第一节 系统仿真概述;2、系统仿真的实质;3、系统仿真的作用 ;仿真应用领域;仿真应用领域-食品及服务领域;仿真应用领域-交通;仿真应用领域-化学工厂;呼叫中心;;Motorola Distribution Centre 摩托罗拉分销中心-物流;(二)系统仿真方法;连续系统;离散事件系统;生产系统是DES系统!; 由于连续系统和离散(事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很大差别,所以系统仿真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连续系统仿真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方法。 ;;常见仿真软件;Arena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物流等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业务流程再造(BPR)等领域;Extend包括物流机械和搬运、供应链管理、商业流程、医疗服务、生产计划调度、交通运??、物流配送、质量管理等;Automod包括包裹与信件处理、仓储与配送、机场/行李处理、半导体、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运输、物流等。;FlexSim主要针对离散事件仿真,解决三类问题:服务问题、生产问题、物流问题。;Some Useful Links;资料来源:刘晓平,唐益明,郑利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20(23);资料来源:刘晓平,唐益明,郑利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20(23);资料来源:刘晓平,唐益明,郑利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20(23);资料来源:刘晓平,唐益明,郑利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20(23); 1、由来和发展 ; 20世纪70年代以来,SD经历的两次严峻挑战 第一次挑战(70年代中前期):70年代初,来自26个国家的75名科学家的罗马俱乐部困惑于世界面临人口增长与资源日渐枯竭的前景。鉴于当时一些惯用的工具难以胜任对此复杂问题的研究,于是他们寄希望于刚刚兴起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其主要的标志是两个世界模型(WORLD ??? )(WORLD?“World Dynamics,1971,Forester”; WORLD ? -- “ The Limits to Growth,D. Meadows,1972”,“Toward Global Equilibrium D.Meadows,1974”) 。这些成果引起了一场令人瞩目、旷日持久的论战。系统动力学正是在这一番论战中,加速壮大成熟起来。;第二次挑战(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 Forrester 教授在多方资助之下开始研究美国全国模型,解开了一些在经济方面长期存在、令经济学家困惑不解的疑团,诸如,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和实际利率同时增长等问题。其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还在于揭示了美国与西方国家经济长波(Long Wave)形成的内在奥秘。由于在全国模型与长波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成就,使系统动力学这一门学科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飞跃性进展。从此,系统动力学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2、研究对象及其结构特点 ;3、工作程序 ;;决策;2、因果关系图和流图 ;因果链:因果关系具有传递性。用因果箭对具有递推性质的因素关系加以描绘即得到因果链。 因果链极性的判别标准:在同一因果链中,若含有奇数条极性为负的因果箭,则整条因果链是负的因果链。否则,该条因果链极性为正。; SD认为,系统的性质和行为主要取决于系统中存在的反馈回路,系统的结构主要就是指系统中反馈回路的结构。因果关系图举例见图,其中包含了因果箭、因果链、因果反馈回路和多重因果反馈回路等。;库存量;对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组织绩效;出生 人口;投资(元/年);人口;(2)流图符号 ;? ;⑤ 参数(量) ;; (3)流图绘制程序和方法 ① 明确问题及其构成要素; ② 绘制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因果关系图。注意一定要形成回路; ③ 确定变量类型(L变量、R变量和A变量)。将要素转化为变量,是建模的关键一步。在此,应考虑以下几个具体原则: a. 水准(L)变量是积累变量,可定义在任何时点;而速率(R)变量只 在一个时段才有意义。 b. 决策者最为关注和需要输出的要素一般被处理成L变量。 c. 在反馈控制回路中,两个L变量或两个R变量不能直接相连 。 d. 为降低系统的阶次,应尽可能减少回路中L变量的个数。故在实际系

文档评论(0)

zhil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