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港贝化石与造山运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過港貝化石與造山運動 研究小組成員 曾婉婷 杜品萱 陳怡君 杜文志 王冠文 目錄 蒐集的資料 過港在什麼地方 過港這的地方有什麼 過港一帶小山丘最負盛名的貝化石 貝化石簡介 實地考察 考察結果 山丘和岩層是怎麼形成的? 造山運動的說明 研究成果的副產品 我們的照片 蒐集的資料1-貝化石山的起源 過港,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北方約三公里處,行政上隸屬後龍鎮南港里,附近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貝類化石民國四十四年苗栗縣文獻委員會,土百「過港貝化石層」紀念碑及禁墾告示,以期永久保存這塊地質古蹟,供學術界研究。 蒐集的資料1-貝化石山的成因 苗栗縣西部,大安溪至後龍溪之間的地區,是一塊經過多次海底隆起的台地,總眾多大小溪流的切割侵蝕,形成岡稜浪湧的丘陵地形。在地質學上,是屬於士新世的卓蘭層、更新世的頭嵙山層,及全新世的龍港層,形成的年代約在一百萬年至六百萬年前。 ??????? 通霄白沙屯以北至西西湖溪南岸一帶的地層,屬頭嵙山層。頭嵙山層可細分為三層,自下而上,依次是烏眉坑段、南窩段、虎頭崁段。 1. 烏眉坑段;主由暗灰色的頁岩及砂質頁岩構成,含貝類化石,此一層的岩石常被利用為鍛燒磚瓦的原料,所以,苗栗縣縱貫公路沿線,磚廠林立。 2. 南窩段,由灰色砂岩及砂質頁岩組成,過港貝化石,位於此層。 3. 虎頭崁段,由層理不明顯的黃褐色岩石、礫岩構成,與南窩段的沉積物截然不同,極易區分。 蒐集的資料2-化石的形成 大部分的化石都是生物身上不易腐化的部分留下來成為化石,另外,活體或死後迅速被沙體掩埋或急速冷凍或被包入樹脂中,才造成不腐化而原物保存,其他可以保存原物的狀況還有很多,這種原物保存的化石較為少見。 貝殼埋入沉積物中,經時間和壓力作用後,有的硬殼仍原狀保持,有的則先留下一個中空的印模,然後再填入其他岩質成為鑄型化石,一般貝類、螺類化石就是這一類。 凡生物活動的痕跡被泥沙覆蓋,高溫、高壓作用下而形成岩石,便是生痕化石,這類化石也很常見。 蒐集的資料3-過港 過港-位於後龍鎮南港里,附近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貝類化石。 通霄白沙屯以北至西湖溪南岸一帶的地層,屬頭嵙山層(形成的年代約在一百萬年至六百萬年前),過港貝化石,便位於此層。 過港貝化石層的露頭,沿白沙屯北方,清水宮至清海宮之間的海線鐵路東側,都可發現。岩層中夾藏的貝類化石,種類繁多,主要有雙殼貝類、卷貝類、翼足類、珊瑚類、海膽、螃蟹、介形蟲等。 過港的那裡?看圖好說明 這是我們畫的地圖,很清楚喔! 貝化石區在這裡 地圖作者:王冠文、杜文志 貝化石的簡介 貝化石的歷史, 約二百萬年。 貝化石的成因 資料來源: 訪問李主任+網站 作者:陳怡君 實地考察情形1 實地考察情形2 實地考察情形3 李主任為我們講解時,展示他的收藏。 考察結果1-1 現場發現的繪圖。作者:曾婉婷 考察結果1-2 貝化石種類。統整:陳怡君 實地發現+參考網路資料 考察心得1-1 考察心得1-2 考察結果2 思考問題 思考問題 貝化石的種類和化石形成原因,我們都找到了答案。 但是為什麼貝化石會出現在山上?山丘和岩層是怎麼形成的? 造山運動、地殼變動 我們查書、查電腦、問老師,知道這和造山運動有關,什麼是造山運動呢? 請看下一頁。 什麼是造山運動? 看圖說分明 貝化石山的形成1 看到黑板上貝化石山的簡圖吧,它高高隆起在海邊。 貝化石山的形成2 貝殼原本是在海底的,雨水將泥沙土石帶到海裡,蓋住了貝殼。 貝化石山的形成3 之後,一次又一次的泥沙堆積,在海底形成一層層的地層。 貝化石山的形成4 但最後怎麼又跑到陸地上來呢? 貝化石山的形成5 因為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的互相推擠,使台灣一直上升,也使地層變形。 貝化石山的形成6 最後就變成我們目前見到的貝化石山。 研究成果的副產品 研究成果的副產品 研究成果的副產品 我們的照片 * * 這裡距離海很近,是小山丘的地形,離海邊只隔一條小路。 附近都沒有什麼住家,加上平地不多的原因。也沒有人種田。 海邊有一座座的風力大風車,可見這一帶的海風很大,有豐富的風力資源。 過港貝化石 路旁的山丘,露出一層一層的地層來,仔細看當中有許多化石。 山丘旁的告示牌說明:此為貝化石區。由於這裡人類活動少,看樣子,化石都被保護得很好。 地層是斜一邊的,並不是和地面平行的。 停! 看! 聽! 停看聽-環境大調查 泥沙土石在海裡一層層堆積 板塊運動使地層上升 橫向的壓力,使地層變形 *

文档评论(0)

22255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