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尿毒症脑病 病例: 患者时某,女,27岁,患者于2013年2月11日以“恶心呕吐四个月,发热三天。”为主诉入院。 该患者入院四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自行口服治疗“胃病”药物,上述症状无缓解,伴有头晕,尿量减少,具体不详,无明显水肿,于我院门诊检查发现肌酐2700umol/l左右,入院后发现血压明显增高,并伴有贫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行透析替代治疗及输血纠正贫血,控制血压,病情稳定后出院维持性血透治疗,每周三次,同时应用促红素及降压药物。 患者两次因发热入院,当时诊断“肺炎”抗炎对症治疗,并于我院ICU行CRRT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三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自行口服“感冒冲剂”无明显好转,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慢性肾衰竭”收入我院呼吸内科。 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肺炎” 2-18患者因间断抽搐转入我科,给予患者行CRRT治疗两次,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暂无抽搐,患者于2-22转出ICU,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尿素氮: 肌酐 概念: 尿毒症性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是指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等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流行病学: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患病率大约在9.4%~13.6%; CKD 3-5期的患者患病率高达20%(日本);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性别:男女患者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 发病机制: 尿毒症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1.毒素聚集中毒: 尿毒症患者体液内约有200种以上物质的浓度高于正常,但可能具有尿毒症毒性作用的物质约有30余种。 (1)小分子物质:分子量<500d,尿素氮、肌酐、胍类(甲基胍、琥珀胍酸等),各种胺类、酚类等其中以尿素氮最多,约80%或更多; (2)中分子物质,分子量为500~5000d,如甲状旁腺素(PTH)--目前证实与肾性脑病相关; (3)大分子物质:分子量5000d,如核糖核酸酶(RNase),β2微球蛋白、维生素A等也具有某些毒性。 2.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与低钙、低钠、低氯、高磷及酸中毒等有关; 因此电解质紊乱程度与临床病情有密切关系,治疗中要强调纠正水电解失衡的重要性。 3.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和高血压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贫血和心肾功能不全可使脑血液灌注异常,致脑内广泛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尿毒症性脑病的发生。 4.感染及心理因素 感染(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急性阑尾炎、带状疱疹等)能诱发和加重尿毒症脑病; 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较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一系列影响身体健康的负性情绪。 诱因: 离子紊乱(低钙、低钠、低氯、高磷密切相关,与高钾无明显关系); 酸碱失衡(酸中毒); 感染; 心理因素; 应用头孢菌素(竞争性抑制脑内γ-氨基丁 酸复合物的活性); 贫血。 临床表现: 早期:全身不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疲劳、情感淡漠、言语障碍、扑翼样震颤、下肢无力; 晚期:认知障碍、幻觉、焦虑、肌阵挛、手足搐溺、行为古怪、癫痫、昏睡、昏迷。癫痫发作时意识丧失,四肢强直痉挛,双侧可引出病理征。不自主运动表现为肌阵挛反复发作。 辅助检查: CT:脑萎缩、脑室扩张、局部低密度病灶及大脑髓质病变; MRI:顶叶和枕叶皮层和皮层下区域T1信号强度增加. 特异性有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