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喜歌剧 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盛行于十八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它包括这样一些常见的特点: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意大利、法国、德奥、英国等主要国家。这些国家的喜歌剧有着不同的特色。 意大利喜歌剧 意大利喜歌剧是一种吟诵调中插入对话的意大利笑歌剧。笑歌剧是从正歌剧的“幕间插剧” (间奏曲)演进而来的。幕间插剧原是一幕短短的笑料,配上音乐。16世纪末期和17世纪早期,在意大利非常流行。笑歌剧主要采用日常生活中富有人情味或滑稽性的故事为脚本,音乐中多为较简单而通俗的旋律和调子。曲式自由,只需少数人物在简单的布景里唱做。在表演技巧上运用散文式的歌词,节奏随语言而动,特别是绕口令式的宣叙调十分生动诙谐。终场时全体角色陆续登场,以重唱、小合唱造成高潮以赢得观众的赞美。其代表作有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等。 法国喜歌剧 17世纪末,巴黎的集市上就流行一种兼有歌舞、说话及器乐伴奏的喜剧,经常是采用听众熟悉的民间或流行曲调添新词而成。后来,专门上演这种集市喜剧的平民大众剧院,从1715年起以“巴黎喜歌剧院”命名。 1752年,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等意大利喜歌剧到巴黎去演出,从而引起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反对者坚持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维护所谓“法国歌剧传统”,而以卢梭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学者,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新鲜活力,批评法国人刻板保守的趣味。他还自己创作了一部法国式喜歌剧《乡村卜者》,证明自己的改革观点。这场争论,推动了法国早期喜歌剧的创作,形成了法国式喜歌剧的基本模式。其代表作有格雷特里的《狮心王理查》等。 英国民谣剧 和法国喜歌剧相似,英国民谣剧也是用本国语言做对白再加上通俗的曲调,这些曲调可以是民歌、城市小调、流行舞曲,甚至还可能是大家熟悉的意大利或法国歌剧的旋律。其代表作有《乞丐歌剧》。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