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及U型槽施工方案
隧道及U型槽施工方案
隧道及U型槽施工方案
隧道及U型槽施工方案
(一)、施工顺序:
主线隧道施工:
地下连续墙、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封堵墙及格构柱(抗拔桩)→布置降水井、监测点、砌筑排水沟→土方开挖、支撑→防水、垫层、底板→防水、侧墙及换撑→防水、顶板→后浇带→回填土方→隧道附属工程。
工序流水步骤见图
(二)、隧道及U型槽主体结构施工
1、搭设满堂钢管支架
为保证整个工程的砼表面光洁、色泽统一,均采用竹胶复合模板,顶模在钢管架顶面横箱涵方向铺设10cm*10cm木档料,间距40cm。上铺15mm厚竹胶复合模板,模板表面须洁净光滑、平整,有破损的模板不得使用。在模板的拼接缝下面,铺设胶带,缝隙嵌薄绵条,表面用腻子刮平、打光,横缝下须有木横档。模板及支撑不得有松动、跑模或下沉等现象。
立模分三次立模,第一次为底板,第二次为侧墙,第三次为顶板。立模时应留设预埋件及预留孔。
待侧模钢筋绑扎,侧墙内模安装后,搭设满堂钢管支架,钢管外径φ48mm,壁厚3、5mm,搭设间距80×80cm,立杆下端垫钢片,纵横向水平杆步距为1、5m,离底板面20cm内设纵横向扫地杆,整个支架均应设置剪刀撑,每根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在5根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少于4跨,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剪刀撑斜杆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对受条件限制必须固定在水平杆上的,则固定在水平杆上的扣件离主节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0cm。
支架搭设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用扭矩扳手检查,以不少于50N、m为原则,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均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标准,应按有关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内部支撑图附后)
模板支架的计算:
(1)、顶板模板体系
顶板模板系统均采用厚15mm的竹胶模板,模板主楞采用75×150mm方木;次楞:板厚1000mm时,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300mm);满堂脚手架(φ48×3、5mm碗扣式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纵向间距均为600mm,横向间距均为900mm,横杆布距1200mm;立杆底部设置调节支座,顶端设置顶托,主楞纵向放置在顶托上。模板支架四面竖向设置八字斜杆,并在每排每列设置一组专用斜杆。
顶板模板体系计算书
①、设计荷载
根据顶板的厚度情况,板的模板体系主要以厚度为1000mm的顶板进行验算。
钢筋混凝土自重:(24+1、1)KN/m3×1=25、1KN/㎡
模板自重:0、35 KN/㎡
施工人员、设备荷载及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3 KN/㎡
组合设计荷载为:
F1=(25、1+0、35)×1、2+3×1、4=34、74KN/㎡
F1=(25、1+0、35)×1、2=30、54KN/㎡
②、顶板模板验算
a、顶板模板线荷载为:
q1= F1×1=34、74×1=34、74KN/m
q2= F2×1=30、54×1=30、54KN/m
b、验算抗弯强度
模板可瞧作多跨连续梁,查表得:
M=0、107 q1L2=0、107×34、74×3002=0、34×106N、mm
σ=M/W=3、4×105/(bh2/6)=3、4×105/(100×152/6)=9、09N/mm2[σ]=15N/mm2c、验算抗剪强度
V=0、607 q1L=0、607×34、74×0、3=6、474KN
ζ=3V/2bh=3×6、474×103/(2×1000×15)=0、65KN/mm2[ζ]= 1、6N/mm2;
d、验算挠度
竹胶板E=9、9×106 N/mm2
I=bh3/12=1000×153/12=281×103
ω=0、632q2L4/100EI=0、632×30、54×3004/(100×9、9×103×281×103)=0、56mm[ω]=L/250=0、75mm;
③、次楞验算
次楞采用100×100mm方木
I=bh3/12=100×1003/12=833×104 mm4
W=bh2/6=100×1002/612=167×103 mm3
E=9×103 N/mm2
q1= F1×0、3=34、74×0、3=10、422 KN/m
q2= F2×0、3=30、54×0、3=9、162 KN/m
a、验算抗弯强度
次楞按多跨连续梁计算,查表得:
M=0、107 q1L2=0、107×10、422×3002=924×103N、mm
σ=M/W=924×103/167×103=5、5N/mm2≤[σ]=13 N/mm2;
b、验算挠度
ω=0、632q2L4/100EI=0、632×9、162×9004/(100×9×103×833×104)=0、51mm[ω]=L/400=2、25m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