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殿试过程.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揭秘古代殿试过程 清代内阁大学士吴式芬的考卷 开宝六年( 973 年)的一天,几十名新科进士被带到了讲武殿,他们有幸得到宋太祖赵匡胤 的亲切接见。 在与这些国家选拔的人才交谈中, 太祖的和颜悦色并没有维持多久。 因为这批进士中两 人表现得才疏学浅,答非所问。太祖一怒之下,下令将二人开除,并问责贡举二人的官员。 恰巧又有落榜士子徐士廉击登闻鼓 (古代帝王为彰显亲民纳谏形象, 悬鼓于朝堂之外, 允许 臣民击鼓直接反映问题) ,投诉考场不公。 龙颜大怒。太祖当即命令整理落选考生名册,表示择日将亲自阅卷。 于是, 195 人得到了翻身的机会。他们重新考试,再加考诗赋。这次考试后,重新录取 进士 26 人,其他 “五经 ”、 “三礼 ”诸科共 101 人,都赐及第。徐士廉成功翻身,被录为进士。 自此以后,由国君亲自面试考生成为了科举考试的程序。 这道程序被称为殿试。 皇帝亲自出题, 考核会试中选之人, 最后由皇帝钦定排名。 这样, 既是要区分个人的水平档次,又要把蒙混过关不学无术之人逮出来。 不过, 这样一来,主考官推选出来的考生,往往容易被皇帝一票否决了。而皇帝觉得不 错的,往往又能迅速上位。 宋神宗的时候,有一名黄裳士子,本来他殿试的卷子被考官们定为最差等。有趣的是, 神宗跑考场去巡视了,又恰好看过黄裳的文章,当时就很欣赏,还顺便背了几句下来。 然而在读卷并确定名次的时候, 神宗听到的都不是黄裳的卷子, 失望之下, 干脆开了金 口: “朕以为黄裳的策论质量最高,怎么他倒不在前列? ”还有板有眼地吟诵起他记得的那 几句来。皇上都说到这份上了, 官员能做的就是赶紧找出卷子,然后递给皇上,由皇上审查 无误后,宣布黄裳为状元了。 到了元代,殿试划分一、二、三甲,前三人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余赐进士出身、同进 士出身,为二、三甲。而明清沿元制分三甲。 其程序大体如下:试前须复试, 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 殿试, 也在保和殿。 殿试只考策问, 应试者自黎明入, 历经点名、 散卷、 赞拜、 行礼等礼节, 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 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 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 2000 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 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 “院体 ”、 “馆阁体 ”,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这些要求在一天内全部搞定。 清代内阁大学士吴式芬保存了一份他当年殿试时候的考卷。吴式芬考试靠到 40 岁,终 于 “晚成大器 ”,成为吴氏家族中的第八位进士、第二个翰林。他保存了当年的殿试卷,十分 完整。殿试卷长 260 厘米,宽 44 厘米,卷首钤有清宣宗皇帝 (爱新觉罗 ·文宁 )御宝,卷末记 有印卷官职位和姓名,卷面正文 (楷书 )88 行, 1951 字,启封署文 “应殿试举人臣吴式芬年叁 拾柒岁山东武定府海丰县人由例监生应道光贰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道光拾伍年会试中式今 应殿试 ……”并开具三代宗亲于后。批文显示,吴式芬道光乙未年应殿试,并标记 “第二甲第 叁拾柒名字样。 ” 在这张卷宗中, 人们看到了这位名士的答卷字迹隽秀,文笔犀利, 论述精道, 堪称文章 经典。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