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质量检测二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1?6题每小题3分,第7题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愆期(qi a n)
渐染(ji n)
靡费(m》
河水汤汤 (sh a ng)
B.
罹难(l ) i
溘死(k |
芰荷(j )i
岌岌可危(j )i
C.
磐石(p di)
公姥(mo u)
伶俜(p i ng )
纨绔子弟 (wdn)
D.
樊笼 (f dn)
阡陌 (qi a n)
羁鸟(j i )
周公吐哺 (p u)
解析: A 项,“渐”读 ji
a;nC 项,“姥”读 mu;D 项,“哺”读
b uo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
莫:没有人谢:谢绝渐:渐渐
莫:没有人
谢:谢绝
渐:渐渐
周:合
陨:落
同心:感情深厚
谢家来贵门
B.渐车帷裳
何方圜之能周兮
C .其黄而陨
同心而离居
D .对酒当歌 当:应当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解析:A项,谢:辞别;B项,渐:浸湿;D项,当:对着。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芳菲菲其弥章岁亦莫止
B.箱帘六七十犹可说也
C .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D.屈心而抑志兮登即相许和
解析: A 项,“章”通“彰”,“莫”通“暮”; B 项,“帘”通 “奁”,“说”通“脱”; C 项,“匪”通“非”,“纫”通“韧”。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步余马于兰皋兮
因击沛公于坐
C .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
D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解析: A 项,代词,他的 /代词,你; B 项,均为介词,在; C 项,动词,做 /介词,替; D 项,介词,用 /助词,无义。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自名秦罗敷 B.鸷鸟之不群兮
C .岂不日戒, 狁孔棘 D .交广市鮭珍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C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解析:A项,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B项,古义:交错 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C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 经济困难。D项,坏运气和好运气。
答案:D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 采薇》)
(2)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3)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 , 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曹操《短歌行》)
答案:(1)雨雪霏霏 (2)哀民生之多艰 (3)虽九死其犹未悔 ⑷ 羁鸟恋旧林 (5)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二、阅读能力训练(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 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 (古诗)走向格律体 (近体诗 ),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 是和格律体并存着, 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 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 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 共同促进中国诗 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 这个转变发生在晋 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 )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 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 “ 诗至 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 运,其梓庆之 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 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 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 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 开,诗运转关也。 ”(《说诗 晬语》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
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
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 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 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 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 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