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古诗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古诗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古诗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古诗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 PAGE / NUMPAGES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古诗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 17 古诗五首 【导学目标】 1.朗读背诵五首诗,理解这五首诗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欣赏诗歌作品,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画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漫步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一支美妙动听的歌,一颗执着跳动的心,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相信风景这边独好。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eq \a\vs4\al(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绮窗(qǐ)  着花(zhuó)  愁杀(shā)  潇湘(xiāo xiānɡ) (2)词义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着花未:(花)开了没有?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却:再,还。 2.作者名片。 (1)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的写作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外号“诗佛”。 (2)李商隐(约813~858),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3)郑谷(约848~约909),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进士。曾任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世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为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 3.文体常识。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eq \a\vs4\al(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这三首古诗,并给诗句划分节奏。 (提示: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一”,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示例一: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示例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示例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的意思。 学法指导一:针对第一课时步骤三中的(《杂诗》1) 诗歌的停顿方法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学法指导二:针对第二课时步骤三中的(二)2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eq \a\vs4\al(步骤三 质疑问难 深层探究) (一)《杂诗》 1.朗读《杂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理解诗歌大意。 【交流点拨】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情,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

文档评论(0)

151****99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