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冲击电压发生器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 6 、多路充电回路 (f) 充电均匀性好(输出电压越高,级数越多,充电不均匀更突 出),但结构比较复杂。 7 、带旁接电阻的双边充电回路 (g) 特点:由于 R ? 的存在,使得末端电容充电时间减小。充电更均 匀;但效电时,在隔离球隙末动作前, R ? 上承受很高的电压。 8 、带气动开关的操作冲击高效回路 (h) 5 、双边充电的高效率回路 (e) 变压器 T 为双套管,输出电压较高,效率较高。 4.1 几种充电回路介绍 4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 任何回路放电时,当中间球隙动作后,主电容 C 是经过充电 电阻放电的,( C 与 R 并联);为使这种放电不影响主回路放电 效率,要求这种放电时间常数为 10 ~ 20 倍主回路放电时间常数。 对雷电冲击 T f 较短,一般 R 在 10 4 级时,就能满足要求;但操作 冲击, T f 较长,为满足这种需求,势必 R ↑,充电时间很长, 充电很不均匀,效率很低。要求内部放电时间常数为外部放电 时间常数的 10 ~ 20 倍。 从上述几个回路分析看,充电时间是比较重要的,下面对 其进行简要分析。 4.1 几种充电回路介绍 4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 4.2 充电时间分析 1 、稳态直流时的多段 R 、 C 充电 l nC C l nR R ? ? 1 ' 1 , ] 4 1 [ | ) ( / 0 T t x e U t u ? ? ? ? ? nC nR Cn R T ? ? ? ' 2 2 ' 2 1 4 ? 把冲击发生器的充电回路看成均匀线分析 离充电变压器最远一个电容器上的电压,即 x=0 时的 U ( t ) 4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 4.2 充电时间分析 2 、考虑整流充电时的情况 整流充电:随着电容器上电压的升高,硅堆每半周导通的时 间将越来越短,与稳态直流充电情况完全不一样。 普通充电回路的充电时间为 若稳态充电: Uc/Um=0.9 , t 充 =2.3 RC ;整流充电: t 充 =15 RC 。 nC nR r t ) ( 15 ? ? 充 当 r ≥10 R ,且级数不多时,一般取 t 充 ≈ 15 rnC 。 sm m I U r ? I sm :硅堆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U m :整流电压最大值。 4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 4.3 充电变压器容量要求 ) ( 5 . 2 2 VA t nCU p c 充 ? 单边充电变压器容量: ) ( 5 2 VA t nCU p c 充 ? 双边充电变压器容量: 5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同步 5.1 冲击电压发生器影响同步的主要因素 同步的概念: 冲击电压发生器并联充电到 U 时, g 1 点燃后, g 2 、 g 3 等由于出 现自然过电压而逐个击穿最后使隔离击穿,这个过程叫同步。 1 、基本回路 当点火脉冲使 g 1 点燃后, Z 点为 0 电位, Y 点变为 + U (0→+ U ),所 以出现于 g 2 上的自然过电压为 2 U , 但是由于 x 点的电位一方面受间隙 g 2 的电容 C 2 的影响,另一方面受 充电电阻 R 的影响。 g 2 上的电压差 比 2U 小。 5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同步 5.1 冲击电压发生器影响同步的主要因素 1 、基本回路 ① 间隙 g 2 电容 C 2 的影响(假设 R = ∞) ) 1 ( 3 2 1 3 1 2 C C C C C U U g ? ? ? ? ? 当 C 1 + C 3 >> C 2 时, U g 2 = 2 U ,但 C 1 、 C 3 均为杂散电容, 小于 C 2 ,所以自然过电压倍数下降。 C 2 :球隙 g 2 电容 C 1 : X 点对地杂散电容 C 3 : Y 点对地杂散电容 5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同步 5.1 冲击电压发生器影响同步的主要因素 ②充电电阻 R 的影响 Y 、 X 点均要经 R 放电,使 Y 、 X 点电位衰减, g 2 上自然过电压下降。 X 点:经 R 向 Z 点放电: T X = ( C 1 + C 3 ) R Y 点:经 R 向 W 点充电: T Y = ( C 1 + C 3 ) R R : 10 4 Ω, C 1 + C 3 约 10 -11 ~ 10 -12 F → T≈( 0.01 ~ 0.1 ) 10 -6 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