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 摘要:土家族的音乐艺术特征为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现自己的离别之情,对自己父母亲人 的难舍之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考虑。由新娘哭泣诉说、亲人们安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 艺术表现,哭嫁歌抒情性很强, 曲调十分低沉悲戚,哀婉动听,催人泪下,音乐家们称它为 “中 国式的咏叹调”。本文主要从土家族 “哭嫁歌”文化起源开始,进一步分析了土家族 “哭嫁 歌”的音乐特征即 “哭嫁歌”的演唱形式、 “哭嫁歌”歌词内容及结构及 “哭嫁歌”的音 乐结构及表现要素。 关键词:哭嫁歌;土家族;音乐特征 土家族的分布地区以武陵山为中心,主要分散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常德石门县、 张家界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在这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里,蕴育了很久的 文化历史和自然的生活习惯并且产生了现在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在纯自然的民族文化中, 有着 “中国式咏叹调”之称号的哭嫁歌也不断传播和发展。伴随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很多的人全身心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探究中,土家族文化所产生的相关艺术类型也受到了很多 人的关注,不同研究人士遍及深入民间调查,从全方位角度对其进行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探 究,而且获得了丰富的成果。虽然现在已经有许多土家族文化有关的艺术著作,但是作者发 现许多的是从语言、风俗、文化等方向上去探讨土家族文化和土家族的发展变化过程。但 是音乐是一个历史发展情况的综合表现,可以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文化 等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更加体现人们在这个时代生活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作者在前者的 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音乐实践,从音乐自身角度上对哭嫁歌的艺术特征进行探究。 一、土家族 “哭嫁歌”文化起源 “哭嫁歌”在很多地区、很多民族中出现过,但是土家族哭嫁歌是具有最大影响的。 这是由于与该地区人民关于哭嫁的民俗心理有关系。土家族人认为新娘哭不出或者哭得不 好是不吉祥的。所以,在以前,土家姑娘很多在十一二岁就初学哭嫁,能不能哭唱,被当 地人看作权衡姑伶俐或呆笨的标准之一。假如在哭嫁过程哭得不悲伤、不打动,还会被人 嘲笑。哭嫁成了权衡女子伦理道德和才华的标准。在土家族的婚庆上,哭嫁始于整个婚礼 过程中,新娘在结婚前三天、七天、半月、二十天,还有甚至提早一两个月时间,就进行 哭嫁,靠近婚期时间哭声越悲伤,临嫁前需要通宵达旦地哭嫁。 “哭嫁歌”起初是使用土家语哭唱,主要依赖口耳传承,在现在,使用汉语哭嫁也很 常见了,在民间甚至还有汉语哭嫁歌词的手抄本极为散播。伴随土家族社会的进步,哭嫁 与婚庆仪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形式和内容。 “哭嫁歌”既是一部特殊的土家族 抒情婚姻诗歌,也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历史,它具有奇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价值。 二、土家族 “哭嫁歌”的音乐特征 土家族的 “哭嫁歌”结构较为整合、演唱十分灵活、内容丰富多彩,有自己显明的艺 术特点和音乐特征。从表现方式上看,哭嫁歌可以说是一部声乐曲目,在演唱过程中有序 曲、高潮、尾声一系列章节。而哭嫁歌的特色中必含有哭、歌和语三种必要元素。歌者听 到歌必哭,而哭到悲伤,歌与语言结为一体,使用语言声调的歌声 “哭唱”诉说自身的烦 恼,这突出 “哭嫁歌”特有的音乐特征。 1.“哭嫁歌”的演唱形式 “哭嫁歌”是一边哭一边诉的歌,形式多种多样,有一人单哭,两人对哭,或者新娘 哭一句,母亲、姑婆、姐妹、长嫂也对应地哭一句。 “唱”者大多为女声,没有伴奏,哭 嫁进行中会依次出现独唱、齐唱、合唱和轮唱等歌唱表现形式,好像进行无伴奏合唱,一 边哭一边唱,唱中带哭,哭中带唱,十分宏观。有多声部和二声部这二种,极少发生单声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部现象,一般情况下,新娘都有亲朋好友陪哭。坐唱是唱歌姿势, “唱”时手帕除了擦眼 泪以外,还可以用手挥动,当做工具,用于抒情。许多 “陪唱”者坐拥于床前,低下头或 对视而 “唱”。唱时时常发生互拍背部和腿部这种现象,这不仅是感情上的需求,方便互 相传情,更是起到暗示演唱的开始结束和调节节奏、速度、力度的功能。另外,在进行 “姐妹团圆过程时,众妇女一起哭唱,但自己发挥,没有统一歌词。 “哭嫁歌”与其他民 歌的差别,就是在对唱过程中,除了少数时候是一人先唱,唱完再由另外一人接唱之外, 其

文档评论(0)

考证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行业协会证书、职称评审、期刊专利发表、学历提升、文章指导,全国一站式平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