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版1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

演示版1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唐本草》) 作者:苏敬等23人,并先后由 长孙无忌、李勣两位高官领衔 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年) ., * ., * ., * 《新修本草》(《唐本草》) 内容:载药844种,其中新增114种,分9类 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 朱字《本经》、墨字《别录》,以上均为大字; 另有“陶注”、“谨按”,均为小字; 新增药物尾标以“新附”,为大黑字 ., * 学术价值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唐本草 药典? 开创了图文对照的先例 ., * 《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前者中记述有“十剂”;增药692种;内有一些博物学知识。价值: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著作。 ., * 《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多种;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 ., * 《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药。 《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药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唐本草》及其《图经》、韩氏增补部分组成。 ., * 六、宋金元时期 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 (证类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 药局: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 ., * ., * 有关概念 中药:traditional materia medica, TMM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TCD 是以中医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用于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 * 中药 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特点(中国特色)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 * 诃子 “百药之王” (蒙药 藏药) 中药: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补虚强身、健胃 ., * 草麻黄 麻黄素 麻黄 ., * 现有中药以达12,807种,其中: 药用植物11,146种(占87%以上) 药用动物1,581种 药用矿物80种 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 化学合成品种(冰片、人工麝香、轻粉、升药等) 外来品种(北美西洋参、越南肉桂等成功引种) 中药的来源 ., * 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 草药和中药没有本质区别 草药 草——粗糙 ., * 三七 ., * 石龙芮 ., * 毛茛 ., *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学 ., * 狭义的中药学——临床中药学 现代的中药学 古代的中药学——包罗万象 大中药学——包括分支学科(中药药理学、中药栽培学、中药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成药学等) ., * 人们对“本草”二字的理解: “诸药中草类最众” 本草 自汉代起,大量药学专著被冠以本草之名。 “本草”即是中药学的传统称谓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本草同时又指中药 “本草”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本草——中药学的旧称 ., *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证、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中成药也就是中药复方或单方使用的成品药剂,自然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成药 ., * ., * ., * ., * ., * 中成药也就是中药复方或单方使用的成品药剂,自然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总论:性能、配伍、用药禁忌 各论:概述部分(含义、功效主治、性能 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等) 81味掌握药物(功效、性能、应 用,包括一些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 使用注意) 《中药学》教学的要求 学时:72(理论授课64,中药饮片见习8) ., * 了解 总论: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 药产地和采集 各论:57味药物(功用、主治) 熟悉 总论部分:中药的炮制(目的、主要的 炮制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