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形态特征和分类备课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形态特征和分类;;常见昆虫;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 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 1 虫体左右对称,多体节组成,具外骨骼。 2 成虫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通常有2对翅;腹部多由9-11个体节组成。 3 胸腹部两侧有气门,用气管呼吸。 4 从卵变为成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变态。 ; 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就是要从变化多端的构造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构造,作为识别种类的依据和防治害虫的理论基础。以蝗虫的体躯侧面图为例。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 1. 甲壳纲:虾、螃蟹等。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 2. 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 ;蜈蚣;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 ;单眼;三、头部的附器及其构造;蜻蜓的刚毛片状触角;白蚁的念珠状触角;金龟的鳃片状触角;(二)复眼和单眼;蚊子;(三)口器; 1.咀嚼式口器 ;蝗虫咀嚼式口器图;咀嚼 式口器; 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 ; 1.食叶性:把植物咬成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如蝗虫、粘虫等。 ;2. 钻蛀性:钻蛀茎秆或果实,造成空洞和隧道。如玉米螟、食心虫等。 ;3. 为害幼苗常咬断根茎,如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 ;4. 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如各种卷叶虫。 ;5. 潜叶性:钻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蛀食叶肉,如潜叶蛾等。 ;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为害状来鉴别害虫的种类和为害方式,如地下害虫为害幼苗,被害的幼苗茎秆地下部分被整齐的切断,好像剪刀剪去的一样,是蛴螬类为害的结果;如果被害处象乱麻一样的须状,断口不整齐,是蝼蛄为害的结果;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皮仍连在一起。根据这些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是将植物组织切碎嚼烂后吞入消化道,因此可以使用胃毒剂来毒杀它们。 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不受口器类型限制。 ; 2.刺吸式口器 ;刺吸 式口器;危害状: 1. 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 2. 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 3. 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 4. 传播病毒病(如蚜虫、叶蝉、蝽象等) 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 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剂。;;蚜虫;3. 锉吸式口器;4.虹吸式口器;5. 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 唇特化为短小喙,能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体食物。 6. 刮吸式口器:虻等吸血昆虫。 7. 嚼吸式口器:蜜蜂等昆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 ;第二节 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2. 胸足的类型 胸足的功能是运动,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化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①步行足: 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最适于担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③捕捉足:螳螂、猎蝽等。 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前足腿节和胫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⑤携粉足:蜜蜂。 后足胫节特化得又宽又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粉,被称作花粉篮。;⑦抱握足: 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这种足称为抱握足。;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 ;1.翅的构造 昆虫的翅常呈三角形,具有三边和三角。前面一边称前缘,后面一边称后缘,两者之间一边称外缘。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顶角,前缘与胸部之间的角称肩角或基角,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称臀角。 ;2. 翅的类型; (1)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 蚜虫、蜻蜓、蜂类的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椿象的后翅。 ;(2)鳞翅 :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 ;(3)缨翅:前后翅膜质狭长,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毛,如蓟马的翅。 ;(4)复翅(覆翅):前翅革质,较厚,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蟋蟀、蝼蛄等前翅。;(5)鞘翅(角质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子、甲虫、天牛等的前翅。 ;(6)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如蝽象前翅。;(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9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