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毕业设计文献综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设计要求 本工程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内,为育才中学2号楼设计工程,地段为50 ×50 范 围。中学编制规模:本中学为完全中学,初中三个年级,每年级10班,高中三个年级, 每年级10班,每班人数为60人。教职工总人数为280人,其中男职工185人,女职 工95人。要求设计30个普通教室(高中使用)、一个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办公 室若干。 场地面积:长×宽=75 ×75 ,建筑平面设计可不考虑场地周边影响。该工程建筑 场地地势平坦,无施工障碍物,绝对高程在海拔12.5—13.0 之间(黄海高程系);地 质条件:表层为素填土,褐黄色,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快石和植物根系,层厚1 ,不 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2层粉土, 褐黄色,中密,湿,含褐色铁锰氧化物结 核,层厚3 ,fak=150kPa,ES=8.5Mpa。3粉质黏土, 褐黄色,可塑,中压缩性,锈染, 有机质,5.5 ,fak=140kPa,ES=5.0Mpa。以下为砂土,场地土15 深度范围内无液化 土层,不考虑地下水位影响。最热月平均气温26ºC,最冷月平均气温-9.8ºC,极端 最高气温39.5ºC,极端最低气温-21ºC;年降雨量500—700 ;最大积雪深度为 2 200 ,基本雪压0.3kN/ ;最大冻土深度800 ;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北风,夏季 为西南风,强风为西北风,夏季平均风速为2.8 /s,冬季平均风速为3.3 /s,最大 2 风速为23.5 /s,基本风压:0.35kN/ 。设计烈度按8度设防。 二、方案对比说明以及方案确定 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说明,教学楼应确保中小学、中等师 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 学校环境,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框架结构作为设计结构方案。 1、框架结构设计方案1(见附图1) 此种设计能够完全满足教学楼设计要求 并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符合设计要求。 2、框架结构设计方案2 (见附图2) 此种设计满足教学楼设计要求,但相对于第一种设计,实用性相对较差,结构方 面,可能引起局部受力过大,影响结构安全。故采用第一种结构方案。 三、方案完成的主要阶段、进度: 2008 年12 月15 日,完成“建筑”部分的设计任务;2009 年3 月31 日,完成“结 构”部分的设计任务;2009 年4 月15 日,完成“施工组织”部分设计任务。 四、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刘海芳.Autocad2004 建筑制图循序渐进教程.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1-278. [7]李延龄.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36-348 [8]李志民.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品集.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07-214 [9]陈滨.21 世纪型住宅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6-75 [10]陈基发.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56-204 [11]韩晓峰.建筑设计过程的分析.建筑学报,2008,第九期:18-21 [12]李玉萍.建筑企业创精品工程六个要诀.建业,2008,第十八期:47 [13]春华.居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全调.城市住宅,2008,第八期:48-49 [14]马红兵.商品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建筑技术开发.2008,第九期: 66-68 [15]叶列平.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文档评论(0)

qiuzhimin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