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流体包裹体及应用.pptx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体包裹体及应用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范宏瑞研究员讲义Edwin Roedder(1919-2006)流体包裹体定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相体系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流体包裹体分析流体不混溶流体包裹体在地质学中应用1.2.3.4.5.6.7.什么是流体包裹体?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气相 – H2O, CO2, CH4, N2, H2S液相 - H2O, CO2, 石油固相 – 石盐 (NaCl), 钾盐 (KCl)赤铁矿, 硬石膏, 云母,黄铜矿, 黄铁矿, 磁铁矿, 碳酸盐, …硅酸盐玻璃 或 重结晶熔体SL VSS流体包裹体分类根据相态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 在低于CO2临 界温度时可见 气体CO2、液 体CO2、和水含CO2包裹体 溶液三相 含有机质, 如甲烷、沥 青、高分子液相占整个包裹体体积50%以上,均一到液相气相占整个包裹体体积至少大于 50%以上, 均一到气相除液相或气相 碳氢化合物 等由玻璃质+气有机包裹体外,含有各种子矿物如NaCl,KCl, 赤铁矿, 方解石等泡±流体组成,有时见少量结晶质含子矿物包裹体熔融(岩浆)包裹体石油-水包裹体气相石油紫外荧光显微镜紫外荧光显微镜下含 石油包裹体的观察单偏光显微镜紫外荧光显微镜流体包裹体基本假设捕获在包裹体内的物质为均匀相-均一体系;包裹体的体积未发生变化-等容体系;捕获后未发生物质的渗漏或逃逸-封闭体系;压力对流体的效应已知或可以忽略;包裹体的形成原因可以确定;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可以精确的测定。 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的基础1.2.3.4.5.6.流体包裹体被捕获的机理 包裹体在生长螺旋 之间或生长螺旋中 心被捕获晶体结构单元亚平行生长,捕获的包裹体晶面裂纹、晶体不良生长形成包裹体 固体碎屑落在晶体 生长晶面上被捕获 枝蔓状快速生长 层状包裹体群晶体部分溶(熔)解产生蚀 坑,晶体再生后被捕获流体包裹体定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相体系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流体包裹体分析流体不混溶流体包裹体在地质学中应用1.2.3.4.5.6.7.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步骤 采样 素描测试野外 – 对最终结果解释影响极大 采集岩石(矿石)样品室内挑选 磨制两面光薄片(0.1-0.3mm)显微镜下观察 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包裹体期次划分测试 Thtot, ThCO2, Tm, 等最常含有流体包裹体的10种矿物石盐石英萤石 磷灰石石榴石方解石锡石闪锌矿重晶石黄玉 流体包裹体大小?mm: 博物馆藏品3~25μm: 典型显微测温范围1.5 μm: H2O或CO2 包裹体测试最小尺寸 5 μm: H2O + CO2 包裹体测试最小尺寸20 μ m9mm流体包裹体成因分类原生 (P):与主矿物同时形成,包裹的流体可代表主矿物形成的流体和物理化学条件。常为孤立状或束状分布,有时呈平行生成带分布;次生 (S):主矿物形成之后沿矿物裂隙进入的热液在重结晶过程中被捕获,常沿愈合的裂隙分布 。假次生 (PS): 矿物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晶体发生破裂或形成蚀坑,成矿母液进入其中,经封存愈合形成的包裹体。由于晶体的继续生长,这种包裹体分布在晶体内部。沿愈合的裂隙分布但不切穿整个晶体。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形成动画效果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形成动画效果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形成动画效果SPP和S包裹体具有不同相比例降温后气泡出现包裹体世代关系早晚复杂世代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世代判别原生包裹体和次生包裹体保存了两种的形成主矿物的流体。原生包裹体因捕获的是形成该主矿物的母液,因此它的成分和热力学参数,反映了矿物形成的化学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特点。而次生包裹体是在主矿物形成之后,捕获了与形成主矿物流体无关的后期流体。因此,它只能反映主矿物形成之后,经历过的化学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意义,如何正确区分它们,在包裹题研究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判别原生和次生包裹体要格外小心相比例估计 包裹体捕获后变化 – “卡脖子”Necking down “卡脖子”包裹 体群是指已形 成的包裹体, 在后来的重结 晶作用影响 下,被分离成 二个以上包裹体的总称。合成 NaNO3 晶体裂隙化后 的再愈合过程捕获后变化 – 卡脖子-1若一群次生包裹体的“卡脖子”发生在和 L-V 曲线相交之前:均一温度正确盐度正确降温 至 和 L-V 曲线相交捕获后变化 – 卡脖子-2温度降低若一群次生包裹体的“卡脖子”恰好发生在 和 L-V 曲线相交之时: 均一温度不正确 盐度正确 “卡脖子”捕获后变化 – 卡脖子-3 温度降低“卡脖子”若一群饱和溶液包裹体的“卡脖子”发生在和 L-V 曲线相交之时: 均一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