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ppt

  1.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是指故意或过失地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或者民主权利,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分为以下几类: 1. 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犯罪。包括: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 2. 侵犯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权利的犯罪。包括: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 3. 侵犯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包括: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强迫职工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罪. 4. 侵犯名誉权、人格权的犯罪。包括侮辱罪;诽谤罪. 5. 侵犯民主权利的犯罪。包括:侵犯通信自由罪;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破坏选举罪. 6. 妨害婚姻家庭权利的犯罪。包括: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遗弃罪;重婚罪;破坏军婚罪;拐骗儿童罪. 7.侵犯其他权利的犯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员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报复陷害罪;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 注意: 在表现形式上,多数犯罪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如绑架罪、重婚罪等;少数犯罪既可表现为作为,也可表现为不作为,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个别犯罪只能以不作为方式构成,如遗弃罪. b. 本类罪的主观要件,除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由过失构成外,其他罪均由故意构成。有的犯罪还要求特定的犯罪目的,如拐卖妇女、儿童罪,要求具有出卖的目的. 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犯罪 一、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的概念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继父殴打继子, 亲生母亲因惧怕配偶, 不敢阻拦, 孩子被打死. 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起诉二人. 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他人,指有生命的自然人,危害胎儿以及尸体的行为,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合法行为如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实践中的“大义灭亲”行为,经被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乃至于“安乐死”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该罪的行为形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但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故意杀人罪,只有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 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行为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具有导致他人死亡的现实可能性. 如果是犯罪既遂,死亡结果与杀害行为之间应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根本不可能致人死亡,如咒人死亡等“迷信”行为,则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故意杀人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动机多见于报复、图财、私情、毁灭证据(杀人灭口)、激愤、流氓动机等。杀人动机可以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对犯罪定性虽然没有任何影响,但对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动机对量刑的影响. 三被告经事先合谋,将因失而面部严重烧伤的女婴(一被告之女)某人民医院接出后,由张某(在逃)给女婴注射“安定”针剂,女婴之父指使两名被告将女婴放至水塘中溺死. 法院对女婴之父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2. 被害人陈某跳上已行驶的汽车驾驶室右脚踏板与押车的被告互相殴打,在厮打中右车门被被告用膝盖顶开,致使陈某无立足点而掉下车,被该车右后轮碾压。二被告驾车逃离现场,被被害人的亲人雇车追上,二被告人弃车逃走,到某交警中队报案. 陈某当晚在被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因失血性昏迷休克死亡. -----构成故意杀人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 -----交通肇事罪. -----构成故意(间接)杀人罪: 身为驾驶员的被告明知被害人站在汽车脚踏板上, 未停车, 继续驾车行驶, 任被害人与另一被告厮打; 明知车门被打开后, 被害人无立足点只能用手攀住车窗, 仍然继续行驶, 导致被害人掉下车后被车右后轮碾压而死.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是抱着无所谓放任被害人死亡的态度. 这种放任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过失致人死亡罪. 客观方面的危害(死亡结果)是行为人的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造成的, 而且, 当时的客观环境一定要存在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有能力预见) 或轻信能够避免的条件.

文档评论(0)

139****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