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文案 塑料是以高分子量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 压力等)可塑制成一定形 状且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 塑料按受热后表面的性能, 可分为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两大类。 前者的特点是在一定 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加热、加压或加入硬化剂后, 发生化学反应而硬化。硬化后的塑料化学 结构发生变化、质地坚硬、不溶于溶剂、加热也不再软化,如果温度过高则就分解。后者的 特点为受热后发生物态变化, 由固体软化或熔化成粘流体状态, 但冷却后又可变硬而成固体, 且过程可多次反复,塑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则不发生变化。 塑料都以合成树脂为基本原料, 并加入填料、 增塑剂、 染料、 稳定剂等各种辅助料而组成。 因此, 不同品种牌号的塑料,由于选用树脂及辅助料的性能、 成分、配比及塑料生产工艺不 同,则其使用及工艺特性也各不相同。为此模具设计时必须了解所用塑料的工艺特性。 第一节热固性塑料 常用热固性塑料有酚醛、氨基(三聚氰胺、脲醛)聚酯、聚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等。主 要用于压塑、挤塑、注射成形。硅酮、环氧树脂等塑料,目前主要作为低压挤塑封装电子元 件及浇注成形等用。 一、工艺特性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一)收缩率 塑件自模具中取出冷却到室温后, 发生尺寸收缩这种性能称为收缩性。 由于收缩不仅是 树脂本身的热胀冷缩,而且还与各成形因素有关,所以成形后塑件的收缩应称为成形收缩。 1.成形收缩的形式成形收缩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塑件的线尺寸收缩由于热胀冷缩,塑件脱模时的弹性恢复、塑性变形等原因导致 塑件脱模冷却到室温后其尺寸缩小,为此型腔设计时必须考虑予以补偿。 (2 )收缩方向性成形时分子按方向排列,使塑件呈现各向异性,沿料流方向(即平行 方向)则收缩大、强度高,与料流直角方向(即垂直方向)则收缩小、强度低。另外,成形 时由于塑件各部位密度及填料分布不匀,故使收缩也不匀。产生收缩差使塑件易发生翘曲、 变形、 裂纹,尤其在挤塑及注射成形时则方向性更为明显。因此, 模具设计时应考虑收缩方 向性按塑件形状、流料方向选取收缩率为宜。 (3 )后收缩塑件成形时,由于受成形压力、剪切应力、各向异性、密度不匀、填料分布不 匀、模温不匀、硬化不匀、塑性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引起一系列应力的作用,在粘流态时不 能全部消失, 故塑件在应力状态下成形时存在残余应力。 当脱模后由于应力趋向平衡及贮存 条件的影响,使残余应力发生变化而使塑件发生再收缩称为后收缩。一般塑件在脱模后 10 小时内变化最大, 24 小时后基本定型,但最后稳定要经 30 ~60 天。通常热塑性塑料的后 收缩比热固性大,挤塑及注射成形的比压塑成形的大。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4 )后处理收缩有时塑件按性能及工艺要求,成形后需进行热处理,处理后也会导致塑件 尺寸发生变化。故模具设计时对高精度塑件则应考虑后收缩及后处理收缩的误差并予以补 偿。 2 .收缩率计算塑件成形收缩可用收缩率来表示,如公式( 1-1 )及公式( 1-2 )所示。 Q 实 = (a-b )/b ×100 (1-1) Q 计 = (c-b )/b ×100 (1-2 ) 式中: Q 实—实际收缩率( % ); Q 计—计算收缩率( % ); a —塑件在成形温度时单向尺寸(毫米) ; b —塑件在室温下单向尺寸(毫米) ; c —模具在室温下单向尺寸(毫米) 。 实际收缩率为表示塑件实际所发生的收缩,

文档评论(0)

wanggx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