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認知行為互動取向團體輔導對 國小憂鬱傾向兒童輔導效果之行動研究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active approach group counseling with the elementary depressive children *許芳 **賴榮興 *Fang Hsu **Rong-Shing Lay *花蓮縣立鑄強國小 **國立花蓮師院實小 * Hualien **The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of Nation 緒論 本章緒論主要在闡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重要名詞釋義等四節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憂鬱症與心血管疾病、癌症並列為二十一世紀最盛行的三大疾病,而遠在1986年Harlow,Newcomb & Bentler等人已預言,最近的十年來會是個「憂鬱的時代」,在環境競爭增加,且社會支持系統無法平衡的情況中,持續壓力使得個體做事力不從心,情緒抑鬱悲觀,雖然是對壓力的一種反應;然而長時間下來,個體就沈浸在憂鬱的狀態。 Rutter(1986)指出,青少年在青春期憂鬱症發作的情況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學齡前兒童憂鬱症的發生率為0.9%,學齡兒童約為1. 9%,而青少年期則有4.7%。而從國內研究也顯示,黃君瑜、許文耀(2003)從台灣地區中發現,有8-10%的兒童及青少年有高度的憂鬱。從數據可見,十歲的兒童到十四、五歲的青少年憂鬱傾向的案例個數變多,也就是說國小高年級階段的學童,正處於憂鬱傾向升高的關鍵階段。 然而,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到成年人的憂鬱症,事實上患有這種心理學病態的孩子為數不少。家長之所以會忽略了兒童憂鬱,一方面是孩童的憂鬱症容易被攻擊行為、鬧脾氣、焦慮和一些行為問題所模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孩子無法把內心的感受講出來,所以當他們所出現的行為並不特別明顯,自然就被疏忽了(高紅瑛,2000)。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兒童的情緒低落可能演變成影響較嚴重的憂鬱症。例如李鶯喬(2000)研究發現,在神經內科因頭痛而來求診的兒童及青少年,其中有40%經診斷後,發現患有憂鬱症,至於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門診患者,患有憂鬱症的比例為28%,精神科住院的青少年患者約有27%患有憂鬱症,並且未接受治療或者延遲治療,不僅僅對憂鬱症症狀的復原有影響,對兒童自我價值與人格發展也常造成損害。因此,國小階段中的高年級階段特別是兒童憂鬱症把關的重要關鍵,因為在適當的引導及治療下,有80﹪的患者的憂鬱狀態可獲得良好控制(詹佳真,1999),如此一來國民小學輔導系統實在需要特別注意,扮演預防及初級治療的角色,為憂鬱傾向兒童日趨嚴重的心理病症,做第一防線的把關。所以,從國小高年級學生中篩選出憂鬱傾向兒童,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兒童的憂鬱症不像大人有明顯的症狀指標,其中比較明顯的症狀是活動力突然減弱,不再愛看電視或熱衷喜歡的遊戲,甚至會突然不安而哭了起來。從臨床上得知常見的兒童憂鬱症狀包括:出現抑鬱的情緒、對日常事物失去興趣、人際關係亮起紅燈、胃口欠佳、發育不良、時常失眠或嗜睡、注意力不足、頻頻出錯、自尊較低,希望被愛,容易以負面的角度看待事情,失去人生目標,進而有自傷傾向,負向思考、缺乏信心(大野裕,2002)。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憂鬱傾向兒童除了情緒不穩定外,往往嚴重干擾其課業學習、人際關係等,造成兒童本身生活適應困難,及老師與家長相當大的困擾(林志堅,2001;魏麗敏,1994),而且憂鬱傾向兒童多半不會自動好起來,情緒的低潮更可能演變至影響較嚴重的憂鬱症。令人憂心的是,兒童少能主動描述情緒,這樣除了影響兒童的生活與學習之外,延誤治療的結果會使問題如滾雪球般加大,是故及早正確診斷憂鬱症,可以經由抗憂鬱劑與認知心理治療有效改善憂鬱症,其中又以心理治療為主要方向(林志堅,2001)。既然國小輔導系統對於憂鬱傾向的兒童有預防及初步治療的必要;然而,要如何針對憂鬱傾向兒童加以輔導呢? 首先,要找出導致兒童憂鬱的原因,國小高年級兒童壓力主要源自人際交往、自我概念、身心成熟等因素(Kuczen,1987),而憂鬱主要來自壓力過大,使得兒童無法長時間繼續承受,而導致以退縮、抑鬱的方式面對眼前的壓力(Blom& Cheney& Snoddy,1986)。鄭照順(1999)更說明壓力與憂鬱有正相關,且當負面重要事件加上當事人脆弱因數同時交互作用時,便會提高憂鬱發作的機會。因此,探討兒童在生活適應不良的情況下之憂鬱,是本研究動機之二。 另外,研究顯示會導致兒童憂鬱好發的前兆,通常是功能失調的人際關係認知,因為憂鬱傾向兒童有退縮、孤單、沮喪、悲觀(helplessness)、自責較深、無希望、無意義等人際適應不

文档评论(0)

369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