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长江水质的评价和趋势分析模型)I.pdf

2005年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长江水质的评价和趋势分析模型)I.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大学:张平、肖哲、陈哲愚,指导教师:施继红 江水质的评价和趋势分析模型 摘要 本文对长江近年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对长江水质的评价和趋势分析模 型。 问题一的求解中,首先对两年来长江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熵值确定各类污 染物对水质影响的权重,得到水质的综合评测指数Q,再利用两年来各月的Q 值与实际 数据进行对比的结果,定义出反映水质优劣程度的程度系数e,再对程度系数进行区间 划分,作为水质分级的指标。最后计算得出e=0.7109,按照水质分级的指标,得到结论: 两年来长江的综合水质为‘良’类,但属于“良”类中较差的水平。 然后分析两年来各地区的水质状况:采用模糊集对模型,以集对分析为基础,重视 信息中的相对性、模糊性,综合评价两年来各观测站污染情况及其变化。 针对问题二,首先由观测站之间的距离和各流域段的水流速,得到i 时段内水流过j 流域段所需时间的矩阵T ,并依照降解规律,得到污染物残存浓度与初始浓度的比值矩 ij 阵C 。然后根据河流中水流量和污染物浓度连续的性质,计算得到各流域段的支流的排 ij 污速率。排污速率越大,则该地区污染越严重。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宜昌-岳阳 和重庆-宜昌流域段和注入这两段流域段上的支流所在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污染源的主要 区域。最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和结论进行评价。 针对问题三,采用指数平滑法对长江未来十年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预测。该方法假 定未来预测值与过去已知数据存在一定关系:近期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较大,远期数据 对预测值的影响较小,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减少。该法以本期实际值和上期指数平滑值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本期指数平滑值,并作为下一期预测值。同时通过均方根误差和定义预 测精度评判该模型的精度。通过分析计算得如下结果:若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未来十 年内长江综合水质将不断恶化,到2006 年时Ⅰ类水将不再存在,到2008 年Ⅱ类水将不 再存在,污染河段长度也呈上升趋势,十年后污染河段将达到 43.91%,其余河段均为 Ⅲ类水。 针对问题四,先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废水排放总量,再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废水总排放量与各类水百分比的关系表达式,求解约束条件下允许排放的最大废水量、 预测值与其差即为最小污水处理量,2005 ~2014 年的处理量分别为 (单位亿吨): 43.3153、61.9780、80.7757、99.7086、118.7767、137.9798、157.3181、176.7915、196.4001 、 216.1438。 最后基于长江水质的评价和趋势分析模型结果,给出国家政府部门几点意见:1.在 长江中上游进行工业排污口整治;2.对污染源进行整体迁移。 此题的求解方法主要优点是采用了误差分析对模型优劣进行了检验,保证评估和预 测精度。文章结尾对使用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和改进。 键词:长江水质;熵;程度系数;模糊集对模型;指数平滑法;非线性回归 2005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1 南大学:张平、肖哲、陈哲愚,指导教师:施继红 1 题重述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对于我国大江大河水资 源的保护和治理应是重中之重。专家们呼吁:“以人为本,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改善人 与自然的环境,减少污染。”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水质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已引起了相关 政府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2004 年 10 月,由全国政协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 “保护长江万里行”考察团,从长江上游宜宾到下游上海,对沿线 21 个重点城市做了 实地考察,揭示了一幅长江污染的真实画面,其污染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为此,专家们 提出 “若不及时拯救,长江生态 10 年内将濒临崩溃”(附件1),并发出了 “拿什么拯 救癌变长江”的呼唤 (附件2 )。 附件3 给出了长江沿线 17 个观测站 (地区)近两年多主要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 以及干流上7个观测站近一年多的基本数据 (站点距离、水流量和水流速)。通常认为 一个观测站 (地区)的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本地区的排污和上游的污水。一般说来,江 河自身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自然净化能力,即污染物在

文档评论(0)

170****01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