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分析基本操作上课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重量分析基本操作;4.1 溶液的蒸发 ;4.2 沉淀; 4.3沉淀的过滤 ; 此时把三层滤纸的外层折角撕下一点,这样可以使该处内层滤纸更好的贴在漏斗上。撕下来的纸角保存在干燥的表皿上,供以后檫烧杯使用。注意漏斗边缘要比滤纸上边高出约0.5~1cm。 滤纸放入漏斗后,用手按住滤纸三层的一边,由洗瓶吹出的细水流以湿润滤纸,然后轻压滤纸边缘使滤纸椎体上部与漏斗之间没有空隙,按好后,在其中加水达到滤纸边缘,这时漏斗颈内应全部被水充满,形成水柱。若颈部不能形成水珠(主要是因为颈径太大),可以用手指堵住下口,稍稍掀起滤纸的一边,用洗瓶向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里加水直到漏斗径及锥体的一部分全被水充满,但必须把颈内的气泡完全排除。然后把纸边按紧,再放开手指,此时水柱即可形成,如果水柱仍不能保留,则滤纸和漏斗之间不密合。如果水柱随形成,但是其中有气泡,则纸边可能有微小空隙,可以再将纸边按紧。水珠准备好后,用纯水洗1-2次。;将准备好的漏斗放在漏斗架上,漏斗的位置的高低,以漏斗径末端不接触;滤液为度。漏斗必须放置端正,否则漏斗一边较高,在洗涤沉淀时,这部分较高的地方就不能就不能经常被洗涤液浸没,从而滞留一部分杂质。 过滤:过虑时,放在漏斗下面用以承接滤液的烧杯应该是洁净的(即使滤液不要),因为万一滤纸破裂或沉淀漏进滤液里,滤液还可重新过滤。过虑时溶液最多加到滤纸边缘下5-6mm的地方,如果滤液面过高,沉淀会因毛细作用而越过滤纸边缘。 过虑时漏斗的颈应贴着烧杯内壁,使滤液沿杯壁流下,不致溅出。过滤过程中应经常注意勿使滤液淹没或触及漏斗末端。;过滤一般采用倾注法(或称倾斜法),即待沉淀下沉到烧杯底部后,把上层清液先倒至漏斗上,尽可能不搅起沉淀。然后,将洗涤液加在带有沉淀的烧杯中,搅起沉淀以进行洗涤,待沉淀下沉,再倒出上层清液。这样,一方面可避免沉淀堵塞滤纸,从而加速过滤,另一方面可使沉淀洗涤得更充分,具体操作(倾斜过滤)如下:待沉淀下沉,一手拿搅棒,垂直地持于滤纸的三层部分上方(防止过虑时液流冲破滤纸),搅棒下端尽可能接近滤纸??但勿接触滤纸,另一手将盛着沉淀的烧杯拿起,使杯嘴贴着搅棒,慢慢将烧杯倾斜,尽量不搅起沉淀,将上层清液慢慢沿搅棒倒入漏斗中。停止倾注溶液时,将烧杯沿搅棒往上提,并逐渐扶正烧杯,保持搅棒位置不动。倾注完成后将搅棒放回烧杯。用洗瓶将20~30ml洗涤液沿杯壁吹至沉淀上,搅动沉淀,充分洗涤,待沉淀下沉后再倾出上层清液。如此反复洗涤,过滤多次。洗涤的次数,视沉淀的性质而定,一般晶形沉淀洗2-3次,胶状沉淀需洗5-6次。;为了把沉淀转移到滤纸上,先于盛有沉底的烧杯中加少量洗涤液(j加入洗涤液的量,应该是滤纸上一次能容纳的)并搅动,然后立即按上述方法将悬浮液转移到滤纸上(此时大部分沉底可从烧杯中移出。这一最引起沉淀的损失,必须严格遵守操作中的有关规定)。再自洗瓶中挤出洗涤液,把烧杯壁和搅棒上的沉淀冲下,再次搅起沉淀,按上述方法把沉淀转移到滤纸上。如果仍有少量沉淀很难转移,则可按(沉淀转移的方法),把烧杯倾斜着拿住漏斗上方,烧杯嘴向着漏斗,用食指将搅棒架在烧杯口上,搅棒下端向滤纸的三层部分,用洗瓶挤出的溶液,冲洗烧杯内壁,以刷出沉淀,转移到滤纸上。如还有少量沉淀黏在烧杯壁上,则可用淀帚将其刷下,或用前面撕下的一小块洁净无灰滤纸将其擦下,放在漏斗内,搅棒上粘着的沉淀,亦应用前面撕下的滤纸角将它擦净,与沉淀合并。; 然后仔细检查烧杯内壁、搅棒、表皿是否彻底洗净,若有沉淀痕迹,要在进行擦拭、转移,知道沉淀完全转移为止。 对于一些仅需烘干而不必高温灼烧即可进行称量的沉淀,可将其转移至玻璃砂芯坩埚内,转移方法同上,只是必须同时进行抽滤,抽气过滤。 ;4.4 沉淀的洗涤;过滤与洗涤沉淀的操作,必须不间断地一次完成。若间隔较久,沉淀就会干涸,粘成一团,这样就几乎无法洗净。 盛沉淀或过滤的烧杯,都应该用表皿盖好。过滤时倾注完溶液后,亦应将漏斗盖好,以防尘埃落入。;4.5沉淀的烘干和灼烧;由于坩埚的大小和厚薄不同,因而坩埚充分冷却所需的时间也不同,一般约需30-50min。冷却坩埚时盛放该坩埚的干燥器应放在天平时内,同一实验中坩埚的冷却时间应相同(无论空的还是有沉淀的)。待坩埚冷却是室温时进行称量,将称得的质量准确记录下来。直到连续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0.3mg,方可认为已达恒重。 (2)沉淀的包裹 对无形沉淀,可用搅棒将滤纸四周边缘向内折,把圆锥体的敞口封上(无定形沉淀的包裹)。再用搅棒将滤纸包轻轻转动。以便擦净漏斗内壁可能沾有的沉淀,然后将滤纸包取出,倒过来,尖头向上,安放在坩埚中。对于晶形沉淀,则可按图 的方法包裹后放入坩埚中。;(3)沉淀的烘干、灼烧 把包裹好的沉淀放在已恒重的坩埚中,这时滤纸的三层部分应处在上面。将坩埚斜

文档评论(0)

135****9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