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doc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 【禁忌证】 1.晶状体全脱位者。晶状体半脱位者为相对禁忌证。 2.后发性白内障。 3.活动性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 4.眼部炎症患者。 5.伴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白内障。 6.假性晶状体囊膜剥脱征为相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 1.检查视功能。 (1)未成熟期白内障:远近未矫正视力、矫正视力,有条件时检查潜在视力。 (2)成熟期白内障:检查光感、光定位和色觉。 2.测量眼压,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 3.检查角膜、角膜曲率。 4.怀疑有角膜内皮病变者,如曾做过内眼手术患者、角膜变性者、年龄大的患者等,应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应用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特别了解晶状体浑浊程度。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的情况,以便判断术后恢复情况。例如应用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进行眼超声检查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如果怀疑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病变,可做视网膜电图检查。如果怀疑视路病患,应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7. 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 8.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了解全身情况,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高血压患者应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手术。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1/L以下后进行手术较为安全。 10.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恰当地解释预后,以取得理解和合作。 11.应冲洗泪道、结膜囊。 12.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2-3d,每日3-4次。如时间不够,至少术前6h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半小时1次。 13.术前尽量散大瞳孔。 【麻醉】 1.表面麻醉。 2.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 3.眼轮匝肌阻滞麻醉。 4.必要时全身麻醉,如儿童手术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以显微开睑器或缝线开睑。 2.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以便固定眼球和随时调整眼球位置。 3.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角膜缘球结膜切口。 4.沿上方角巩膜缘做深约1/2或3/4巩膜深度的角巩膜缘切口,长810mm。在12点钟方位用尖刀切穿角巩膜切口达前房。 5.将截囊针伸入角巩膜切口进人前房,采用开罐式截囊法或连续环形撕囊法撕去晶状体前囊膜。 6.以角膜剪自截囊切口插人,扩大角巩膜缘切口,根据晶状体核的大小,决定切口的长度。 7.娩出晶状体核。常用双手持器械娩核技术比较安全,而且操作方便。或采用晶状体核圈套器取核。 8. 10一尼龙线缝合角膜缘伤口,以便清除皮质时维持前房。 9.清除皮质,应用双管注吸针或自动注吸器清除晶状体皮质。 10.拆除部分角巩膜缝线,植入人工晶状体。 11.完成角巩膜伤口缝合,并恢复前房的正常深度。 12.处理结膜伤口。将结膜瓣向下拉,遮盖角膜缘伤口,必要时予以烧灼或缝合。 13.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 【术后处理】 1.术后第2天换药,并检查视力。 2.术后滴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3-4次,持续2-3周。 3.滴用短效散瞳药活动瞳孔。 4.观察眼压,如升高可给予适当的降眼压药物。 【注意事项】 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术前至少停药l0d. 2.开睑时及术中不要压迫眼球。 3.截囊应在高倍放大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并保持前房。截囊针避免损伤角膜内皮和虹膜,截囊时不要压迫晶状体。 4.角巩膜缘切口长度要与核的大小相适应,宁大勿小,以便于晶状体核顺利娩出。核娩出前应充分将核与皮质分离。用加压法时,核娩出的力量主要通过玻璃体传递,故力量要缓慢,逐渐加压,不能对角膜施压过度。 5.冲吸皮质时前房要保持一定深度,以免损伤角膜内皮,且有利于晶状体皮质剥离。瞳孔要保持充分散大,灌吸头避免触及虹膜以防瞳孔收缩。抽吸皮质时应在周边部分,即瞳孔缘之下吸住皮质,然后向中心部位轻移,到前房中央吸人。抽吸时避免吸孔吸着前囊边缘或后囊,一旦发现立即停止吸引,单用灌注即可松解。抽吸动作保持轻巧,防止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 6.注意休息,防止术眼受到碰撞。避免剧烈咳嗽。 7.注意有无并发症,特别是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