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之对联与灯谜.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 专题:春节文化之对联与灯谜 教学目的: 一、 了解春节文化,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 督促学生把生活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学设计: 一、 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结合节日突出掌握对联灯谜知识的必要性 二、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增加互动,以锻炼学生听与说的能力 三、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收集景点楹联,积累专业知识。 教学步骤: 导入:过年时大家都要提到“年味”,这个年味指的是贴春联、放鞭炮、 吃团圆饭等等,春联就是楹联的一种,所谓“楹联”, 就是贴在楹柱上的联句, 因为上句和下句相对,所以又叫 “对联”。过年时对联怎么贴呢?怎么区分上 下联?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 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 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 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 左。 对联 一.对联的故事 一个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的哑联故事: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 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 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 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 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二. 对联的历史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 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 起源于桃符。 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早在秦汉以前,我国 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 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 续了一千多年,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长春”,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 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 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 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 联佳对。 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国都有;唯有对联是中国特产,功 在汉字。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三 . 简介对联的特点(基本格律) (方法:学生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来人讲出要点。而后教师小结) 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即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 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1、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要求在同一 联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大吉大 利。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字数 也要相等。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地杰人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袁世凯千古

文档评论(0)

jj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