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抉择的动力机制与促进行为的有效策略.doc

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抉择的动力机制与促进行为的有效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抉择的动力机制与促进行为的有效策略 (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贺陆军 314200) [内容提要] 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重视度”和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引发出一个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抉择的动力机制。“教师个体效用最大化”是推动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模式的直接因素。也是学校管理中促进教师个体行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行为 动力机制 有效策略 教育是一种公共性服务。教育服务的质量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研究的问题。教育伦理学主要研究怎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并期望通过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培训,社会责任的认识,以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有效选择的自觉性;教育学主要研究怎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是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并期望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技能的掌握,以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有效选择的广阔性;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怎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是符合心理科学规律的。并期望教师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心理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有效选择的针对性;…… 教育伦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告诉了教师个体怎样做是道德的、科学的,是可以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然而,告诉了并不一定知道,知道了并不一定行动。 一、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调查中引出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本人所在学校进行过一次有关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师“重视度”和学生“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的大致情况如下: 1.调查工作的测量工具 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评价表”,评价指标共十二项: 1、上课精神饱满,教态亲切,教风严谨。2、重视课堂管理,管理方法得当,课堂纪律良好。3、上课不迟到、早退、拖堂,上课时间安排紧凑。4、上课讲解正确、深浅得当、通俗易懂。5、讲课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用普通话。6、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7、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合理,板书规范、清楚。8、示范性例题分析、朗读、操作规范、正确。9、根据学生对教学效果反应,及时作出教学调整。10、作业适量、批改认真,认真组织考核或测试。11、课后对学生辅导工作主动、耐心、热情12、课余时间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生活的交流。 各指标按满意(重要)、较满意(较重要)、一般、不太满意(不太重要)和不满意(不重要)五个等级由评定,并采用5、4、3、2、1记分的方法。得分的高低分别表示学生的“满意度”和教师的“重视度”。 2、调查工作的实施过程: 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实施过程是:每班按学号等距抽取10名,共计940名。对全校246名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评价。然后,又对每班学生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总体评教得分的平均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20%,共计156名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教师“重视度”调查的实施随机选取我校88位教师参加“重视度”的调查。 3、调查结果引出的问题 在这十二项指标中,学生“满意度”排序在第九至十二位(后1/3最后四位)的指标是:指标2、6、11、12。而在教师“重视度”的排序中,指标2、6教师的“重视度”排序分别为第二、七位。指标11、12,教师“重视度”排在第十、十二位。 在经济学中,供给是指在某一市场、某一时点,供应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状况决定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供应方的供应能力,二是供应方的供给愿望。 教育服务就是教师个体通过配置其自身的可支配资源(包括教师的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等),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行为模式而完成。教师是教育服务供应方,学生是教育服务的需求方。因此,彼此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供”、“需”关系。 教师个体可支配资源决定着教师个体教育服务的供应能力。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视度”,决定着其可支配资源的配置意向和教育服务的供应意愿。学生对教师个体行为的“满意度”,反映学生对教育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 从排序名次看,指标2、6 的“重视度”明显高于学生的“满意度”。这说明教师有供应的意愿,但教师个体缺乏提供这两项服务的资源(这里所指的资源是指教师个体的人力资源),而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指标11、12,无论是教师的“重视度”,还是学生的“满意度”都很低。从这两项教育教学行为的特性看,教师个体具有一定可支配资源(主要是时间资源)为学生提供这两项服务。从教育实际看,学生“满意度”不高的原因是教师服务供不应求,而不是供过于求。显然,造成供不应求的原因是教师个体缺乏供应的意愿。 至此,我们不得不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有服务需求的项目,教师为什么不一定产生相应的行为和供应的意愿?直接决定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的抉择和供应意愿的因素是什么呢? 二、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抉择的经济学分析 显然,为学生提供“课后个别辅导”和“课余思想交流”服务既体现教师良好的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